近年来,凤阳县枣巷镇深挖乡土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用好“头雁牌”、“育种牌”、“乡情牌”,打造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好“头雁牌”,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潜力”。枣巷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力量,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以“2+n”导师帮带制为抓手,组织8名包村领导、4名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与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进行交叉结对帮带,通过理论指导、经验分享、实地教学等方式,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申报、建设用地审批、消防安全验收等问题80余个,实现村级干部队伍技能、年龄“一升一降”,形成“头雁振翅群雁翔”的生动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造血式”发展动能。
打好“育种牌”,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枣巷镇积极推动村级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以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能人等为重点,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愿意扎根农村的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乡村服务技能培训,引导后备干部积极投入到文化建设、产业培育、文明创建等乡村振兴工作中。同时,加大在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村组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断提升基层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近三年,枣巷镇吸引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8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6人,发展村干部党员9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筑牢坚实人才支撑、强化有力智力保障。
打好“乡情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动力”。枣巷镇深入践行党管人才原则,创新构建“乡情、村情、亲情——三情纽带”聚才机制,通过政治引领与组织吸纳双轮驱动,打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实现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共进。实施“引才归巷”工程,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精准对接需求,联动村民议事会搭建情感纽带,成功吸引能人返乡创办食品加工等企业,带动20余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培育本土致富带头人发展生态养殖合作社,实现年销售额破百万元,形成“引才归巷-创业赋能-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吴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