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砀山县官庄坝镇人大充分激活代表履职效能,深度投身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以实际行动守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动能。通过创新工作路径、搭建民意沟通桥梁,人大代表成功调解多起民生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赢得群众广泛认可与好评。
日常工作中,官庄坝镇人大代表以各村“老执说事室”为阵地,与“大老执”紧密协作,创新采用“坐堂问诊听诉求+出门巡诊察实情”的调解模式。代表们依托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主动下沉一线摸清纠纷症结,面对邻里摩擦、土地界限争议等常见问题,始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既用情感化解对立情绪,又以法理明晰是非边界,结合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提出兼顾公平与情理的解决方案。
此前,徐楼村两名村民因土地界限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镇人大代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合村内“大老执”介入调解:先赴现场实地丈量勘察,梳理土地历史使用脉络;再邀请双方到“老执说事室”面对面沟通,通过摆事实、讲政策、算人情账,经过数小时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明确土地界限,彻底化解了这起积压多年的邻里矛盾。
不仅聚焦个案调解,官庄坝镇人大更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通过整合信访、综治、司法等部门资源,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服务中心,实现“诉求一口受理、问题打包调处、流程全程跟踪”的闭环处置。人大代表定期在服务中心轮班接访,动态收集群众诉求,同步协调相关部门联动解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显著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与群众满意度。
官庄坝镇人大主席周增光表示,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深化代表履职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预警、调解、反馈全链条工作体系,以更主动的姿态倾听群众心声,以更务实的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建设“和美宜居、平安稳定”的官庄坝镇筑牢坚实基础。(通讯员 岳客)(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