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联动机制,助力“解决多元化”。社区党委牵头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聚焦小区设施维修、环境整治、物业服务、矛盾纠纷等问题,明确责任分工与解决时限。针对绿化破坏、停车位不足、违规搭建等跨部门难题,主动对接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形成“问题收集—联合研判—协同处置”闭环,今年以来已高效解决小区民生问题12件。
优化服务供给,瞄准“需求精准化”。社区组织物业、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开展“居民需求大摸排”,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梳理出老年居民助餐、儿童托管、独居老人关怀等需求清单。依托邮电新村小区等4个党群服务站,开设多项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上门探访服务、配送粮油、入户送餐等养老便民服务200余次。同时,监督物业公司细化日常服务,将垃圾清运、电梯维保等工作量化,明确服务标准与频次,提升服务规范性。
推动居民共治,激活“治理能动性”。社区引导吸纳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等参与基层治理,鼓励居民为小区管理建言献策。针对小区绿化改造、电车棚建设等重大事项,通过“线上公示+线下上门”方式,保障居民知情权与决策权。组建“志愿周三”、“爱心密密缝”等服务团队8支,开展小区巡查、环境清扫、邻里互助、关怀独居老人等活动,今年已组织志愿活动10场,带动260余名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通过三项举措,社区物业小区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小区环境更整洁、服务更贴心、邻里更和睦。下一步,社区将持续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更实举措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区。(孙雨静 薛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