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司法局深耕基层社会治理,精心培育“说事拉理”本土特色解纷品牌,通过文化赋能、机制创新、服务下沉,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基层矛盾化解体系,走出一条具有相山特色的治理新路径。
文化铸魂,厚植解纷底蕴。深入挖掘“和为贵”“礼为先”“理为基”等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将淮北地区的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深度融合。以“说事”为平台,让群众有地方倾诉诉求;以“拉理”为手段,引导群众理性看待问题,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积极推广“一杯茶”调解工作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雷云说事拉理调解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借助其“安徽省正能量团队”的榜样力量,将和谐文化切实运用于调解实践,使“和”文化成为有效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机制筑基,提升解纷效能。织密三级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依托115个百姓说事点、88个法治文化阵地,搭建“区—镇(街)—村(居)”三级调解网格,将调解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创新工作方法,破解“调解难题”。推行“情景式说事、情理式说理、融合式调解”三式工作法,吸纳“五老人员”、乡贤、法律明白人等584人组建专业队伍,运用“听、查、理、法、访”五字调解法精准施策。今年以来,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纠纷1800余件,成功率达99.3%,群众满意度98.7%。
服务拓面,彰显品牌价值。“调解+普法”,实现“以案释法”。打造“移动说事点”“调解故事会”等载体,开展“以案释法”活动230余场,将纠纷化解过程转化为法治宣传课堂,形成“化解一案、教育一片”的倍增效应。“线上+线下”,打通“服务壁垒”。构建“线上‘法在身边’咨询+线下网格调解”双线机制,通过微信群、网格群实时回应诉求,结合“流动办公桌”“金秋调解夜话”等线下服务机制,实现服务“零距离”、响应“全天候”,累计覆盖群众超2700余人次。(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