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禹会区张公山社区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链条,构建“党组织牵头、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闭环治理体系,确保矛盾化解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具备高效动能,筑牢基层治理的“红色防线”。
建立“红色堡垒”:实现“全域覆盖”,确保矛盾“早发现”
依托党组织体系,将排查责任明确到具体党支部和党员,要求党员定期走访群众,排查邻里纠纷、民生领域诉求等高频矛盾,结合“三会一课”,交流摸排情况,确保矛盾线索不遗漏。同时,社区拓宽排查渠道,设立“张公解忧”党员矛盾收集站,党员通过微信群及时向社区反映矛盾线索,在走访中鼓励群众“有矛盾找党员说、有诉求向组织提”。今年以来,张公山社区通过党员走访,解决群众反映的张公山北村小区保洁不及时、丰原小区充电桩缺失等各领域民生矛盾诉求20余条。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由社区党员牵头开展“敲门行动”,主动发现家庭赡养、情感纠纷等隐藏性矛盾,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健全“红色机制”:实现“精准定性”,确保矛盾“不跑偏”
张公山社区建立党组织牵头的研判机制,社区根据收集到的排查线索,每周召开“重点矛盾调度会”,社区“两委”、党员代表、人民调解员等集中议事,对矛盾进行统筹研判,针对复杂矛盾,结合政策依据、群众诉求、历史背景进行深度分析,明确矛盾焦点、责任主体、化解方向,使矛盾线索“辨得清、定得准”,避免盲目施策。比如前期辖区两户居民因连廊封窗产生矛盾,后经社区走访调查,党组织集中议事研判后确定两户人家是因多年前装修问题埋下了矛盾伏笔,调解员转换沟通技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激活“红色细胞”:实现“合力攻坚”,确保矛盾“快解决”
通过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按矛盾类型快速匹配处置队伍,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转化为“矛盾化解的实战力”。针对家庭琐事、居民口角等“微矛盾”,党员牵头当天当场“即时解”,力争“矛盾不隔夜”。对于物业纠纷、经济争议等需多方主体参与的矛盾,社区党组织牵头,召集有群众工作经验、熟悉政策法规的党员成立调解队伍,入户上门沟通,推动政策解读、协商谈判、结果落地同步推进,避免“久拖不决”。对于违章搭建、反复纠纷等重点矛盾,社区依托街道“张公解忧”平台,将重难点向组织汇报,制定“一户一策”方案,街道党组织统筹综合执法、平安建设等跨部门、跨领域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攻坚力量,实现资源快速调度,确保攻坚有合力,实现“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张网”。(金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