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援疆检察官高原解“薪”结
来源:芜湖市人民检察院 2025-09-19 16:30:28 责编:仇鹤丹

140余万元工程款悬而未决,10余名农民工裹紧棉衣在海拔超3700米的新疆和田地区昆岭镇寒风中搓手跺脚——某商业设施竣工后,施工方与业主方因工程量核算、单价认定僵持不下,工程尾款迟迟未结,直接拖慢了农民工工资发放的脚步,一度引起纠纷。

“处理农民工欠薪,我熟,我来!”当这起纠纷传到芜湖援疆检察干警蒋征耳中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作为芜湖市三山经开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部门负责人,他常年扎根农民工权益保护一线,可这次的“战场”,却比以往更具挑战。初抵高原的他,刚迈出警车就被缺氧带来的头痛、胸闷缠上,嘴唇泛着青紫,却硬是揣着便携氧气罐,会同法院干警往施工方、业主方的驻地赶。

摸清纠纷脉络后,蒋征深知,硬搬法条只会激化矛盾,要解“钱的结”,先解“心的结”。他把多年积累的调解“诀窍”用在实处——对施工方,他体谅“工人等着工资养家,后续工程也怕断资金”;对业主方,他理解“担心超支影响其他建设”。等双方情绪有所缓和,再聚到一起,摊开工程量清单、拿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他指着窗外昆岭镇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对业主方说:“在这里建设边疆,都是为了让边疆越来越好。农民工的工资,是他们的辛苦钱,更是咱们稳住发展势头的‘定心丸’啊!”

连续两天,蒋征一边帮双方核对工程明细,一边耐心疏导:“鉴定机构咱们一起选,结果出来大家都认,既不亏了施工方,也不让业主方担额外风险,这样农民工能尽快拿到钱,咱们后续的建设也能顺顺利利。”终于,在他和法院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紧绷的脸舒展开来。

在昆岭镇的蓝天白云下,蒋征把“司法为民”的初心种在边陲热土。怕群众跑远路,就把调解会开在工地旁;担心语言不通,就请社区干部当“翻译”;为跟进后续鉴定,干脆留下手机号,“有事随时找我”。一起欠薪纠纷就此化解,不仅替农民工讨回血汗钱,更把“遇事找法治”的理念送进每个人心里,为边疆稳定添了一把“放心锁”。

如今,商业设施已重新开张,工人们或返乡或留疆继续打拼,而蒋征又扎进新案子。他说:“援疆一趟,就要干出点实在事。只要边疆日子越来越红火,再多辛苦都值得。”像蒋征一样的援疆检察干警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高原,用更暖的服务、更实的举措,让法治的和煦春风吹遍新疆每一个角落。(芜湖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