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庙集镇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抓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示范效应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抓手,通过重点打造,形成了龙台、和谐、见寺等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产业突出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目前,全镇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已达5个,占全镇村委会总数的一半。
见寺中心村,是2018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也是我镇第4个省级示范村。一年来,见寺村在第一书记张兴科带领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贫困村出列为抓手,全面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截止目前,见寺村共修建村级主干道3500米,巷道7300米,硬化道路实现了户户通;安装路灯226盏,各自然村实现了全覆盖;栽植垂柳、桂花等绿化树木3810棵,桃、梨、杏等果树1233棵,绿化草皮3000多平方米;新建小型游园、广场6个;清理沟塘12000多平方米,整治低洼地3500多平方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龙台中心村,是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其特色是产业突出。龙台村梦圆家庭农场的200多亩的葫芦种植基地和烙画葫芦加工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产品远销广东、上海。龙台村烙画葫芦被评为第四届太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豆丸子和实木家具也是该村的特色产业。

和谐中心村,是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突出特色是村容村貌整洁,村庄绿化率较高。700多米长的沿河绿化景观带,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垂柳和两岸的花木,各个胡同口矗立着仿古门楼,颇有点江南水乡的韵味,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大家看到了环境的的效果和好处,提高了全镇广大干群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2019年,文昌新村许寨中心村又成功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该村正在规划和初步建设中。
抓村庄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根据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我镇制定的今年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是:创建1个省级人居环境重点示范村龙台村,建设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见寺中心村和许寨中心村,完成4个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2019年全镇农村环境整治率达70%。
2018年以来,我镇以“五清一改”为重点,全面推进村庄“六化”建设。全镇共修建村级道路32.8公里,巷道116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达70%以上,龙台、见寺、吴桥等村达100%;清理沟塘16.5万平方米,整治不良水体1.2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实现了农村环卫一体化,做到了“日产日清”;改造各类危房318户;栽植各类绿化树木1.25万棵;安装路灯785盏;新建“双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小型游园、广场32个。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六无”目标。
抓乡风文明建设,促农民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
今年,结合中央巡察组扶贫反馈意见的整改,我镇以镇村“双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一约四会”活动,各村开设“道德讲堂”、“法治课堂”和“科技讲座”,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孝德之家”、“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评选,在群众中大力提倡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睦邻友爱、团结互助、爱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和孝老爱亲、勤俭持家、讲究卫生的家庭美德。尤其是,6月份以来,各村纷纷开展各类农民运动会、比赛、文艺演出、广场舞培训,广大农民的生活热情空前高涨,各种广场舞队、戏迷会等文艺团体层出不穷,农村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抓长效机制建设,促整治活动持续开展
镇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和《村庄清洁文明行动实施方案》,落实镇、村、组三级干部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做到镇村无盲区;
设置“五老监督岗”,各村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力量参与对环境整治的监督。各村每月至少开展1次“清洁文明户”评选,并长期坚持;农户门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彻底扭转了以前“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作者:于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