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砀山多策齐发护航复工
来源: 2020-03-01 16:31:33 责编: 冯长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砀山县的疫情风险等级类别,从“中等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近日,该县科学施策,周密安排,详细部署,扎实推进企业有序、安全复工复产,多部门在督促企业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多策齐发,为民生工程项目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01大棚草莓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战“疫”春耕“两不误”

“王技术,我种的大棚草莓第一茬已经采摘结束了,第二茬用什么肥料最好?”日前,砀山县唐寨镇光明村农民代建东正通过手机微信视频请教大棚草莓管理技术。“你拍的视频我仔细看过了,第二茬促进花芽分化的时候,可以施用中氮高磷低钾的肥料,促进花芽的分化。”砀山县农技专家王素侠在手机微信中回答。

据代建东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农技专家不能到他的大棚里来指导,他就通过手机联系,拍成视频传给专家,就知道施什么肥料、大棚温度保持在多少等,通过农技专家在线指导,既解决了难题,又增加了管理好大棚草莓的信心,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为做好疫情期间的春耕生产,用实干和技术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农民技术员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视频等远程交流方式,向农民传授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农民在生产管理上遇到技术上的困难,就通过微信群以聊天或视频的方式向农技专家、农民技术员咨询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施肥等农业管理技巧,实现了“一人咨询、多人分享技术”的学习效果,有力提高了技术指导效能,为农业增产、增收夯实基础。

文化惠民工程:

线上品尝“文艺餐”

“响竹板,打连环,各位朋友听我言;冠状病毒不可怕,就怕有人不听话;不访亲,不访友,坐在家里别乱走;该吃吃,该喝喝,就在家里呆半月;出门一定戴口罩,人多不要凑热闹……”这是近日来在砀山县非常流行的快板段子《村民出行劝告书》。

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意识,砀山县文旅体局组织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拿起手中的“文艺武器”,借助砀山快板、砀山蝌蚪文、砀山唢呐、砀山年画等形式将文化作品通过微信朋友群、抖音等网络渠道,为千家万户送上“精神文化食粮”,为全县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定信念、鼓足士气,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封闭管理不隔断“爱”

为确保救助站内滞留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砀山县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制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切实把好入站关口,做好非常时期的受助人员生活照料。

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对在站人员进行身体检视,每天不低于两次的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减少不必要人员进出。来站求助人员,未经身体检视一律不允许入站受助;经检查体温无异常后,送至定点医院做好隔离14天防护工作,方可转入相关救助分区安排居住。

救助站内实行封闭式管理,24值班制,每日值班工作人员6人,非值班人员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全时全域待岗。工作人员严格按程序做好每天交接手续,严格执行疫情每日上报制度,做好每日疫情防控工作记录和服务工作。

02大棚草莓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真情服务有保障

疫情发生以来,砀山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镇(园区)、村卫健干部、志愿者对计生特扶家庭成员“一对一”进行管控,对前来探望特扶家庭老人的亲属原则上一律劝返,对行动不便特扶家庭老人指定专人照顾饮食起居;同时,明确专人负责食品、生活用品采购,让他们疫情期间生活有保障。

县卫健委组织镇(园区)卫健办、计生协安排专人对计生特扶家庭院落、室内定期进行消毒,为特扶家庭统一配发消毒液、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让特扶家庭成员正确使用防护物品。同时安排当地医生定时为特扶家庭成员进行体温测量,对患有慢性病的特扶老人定期看望诊疗,密切关注老人身体情况。

截至目前,砀山县217名计生特扶家庭对象无一人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情绪稳定、生活井井有条,有力保障了计生特扶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绿色通道”便民生

为防止疫情蔓延传播,砀山医保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延长报销期限。2019年度发生的医疗费用可以延期办理,对于确因疫情防控等客观原因不能及时报销的,可在国家宣布疫情解除后三个月内办理,报销时限延长至20201231日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人员不需前往具有转诊权的医院办理转诊手续,可直接通过电话备案。医保经办机构接到电话后,及时将备案信息上传至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按照医院转诊同等待遇结算。

疫情防控期间,砀山县参保人员在门诊或住院就医报销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不能正常结算的,由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协调解决,避免让患者或其亲属来回奔波。(李艳龙 董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