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定脱贫,赵集乡坚持应势而谋,紧盯持续稳定增收,落实产业扶贫风险化解措施、助力贫困户返岗稳岗就业,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开展,确保不因疫情影响脱贫成色。
战“疫”不误农时,田间管理有序推进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近期,赵集乡在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及早谋划落实产业扶贫措施,抢先抓好优势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重点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疫情防控要抓紧,春耕备耕生产也不能耽误。”赵集乡人大主席、扶贫工作站站长张猛说道,在全乡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的基础上,2020年重点任务就是巩固脱贫成果,必须抢抓农时忙春耕,引导全乡具备产业发展能力的1361户贫困户宜种则种、宜养则养。
黄蜀葵等特色中药材种植因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稳定可持续,是全乡产业发展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全乡以打赢疫情阻击战为契机,一方面组织扶贫干部结合防疫知识宣传深入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户内实际和发展意愿完善产业帮扶计划,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目前,全乡1200亩黄蜀葵种植中按期育苗、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各个环节正齐头并进,产业发展为全乡260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年度每人可增收5800元。同时同步启动推进特色产业初加工厂房、收购点建设,进一步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助力产业提效、群众增收。
科技赋能农事,信息化助力产业抗“疫”
“智慧农业”“线上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为有效降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赵集乡界牌村,连片的冬小麦长势良好,一派生机盎然,无人机正穿梭其中播撒农药。“仅需一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农药播撒。手机直接连接机器,轻轻一点就能实现远程操控。这样人员接触的频率更少,在疫情期间也能保证正常田间管理,确保不因疫情影响农业产量。”界牌村种粮大户王韶山介绍道。
“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是农业优化生产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次机遇。我们将整合周边资源构建平台,有序为群众提供统防统治、生产托管、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等社会化服务,让群众宅在家中就能完成春管。”赵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郭海宏说。
化危机为契机,及时畅通产销渠道,充分发挥乡村电商平台优势,支持引导5个农村电商网点联合多家线下市场经营主体开启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服务,在保障全乡农产品供应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行的同时积极推广生态蔬果线上销售。“350亩的黄蜀葵种子订单已经在网上提交了,一周内就能到位!年前收上来的60吨丹参已经网上接单了。”草南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富强说。截至目前,全乡所有农资直销点已全部正常营业,已累计分类代购生活物资1614批次,有效保障了生产需求。同时,针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以蔬菜、草莓为主的本地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全乡通过线下入超、线上配送,最大限度避免因疫情影响出现减收现象。
有序上岗稳就业,乘势而上保增收
坚持“两手抓”,以“战疫”稳就业。精准施策组织贫困群众有序返岗、扶贫车间有序复产,积极造就更多“饭碗”,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保就业、稳收入。
开启赵集乡“送您上岗”专列“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劳动力有序返岗。“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重点工作,对全乡2963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监测分析,分类施策开展就业信息服务,让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能就业。及早与用工企业做好对接,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非贫困人口不致贫。同时优化服务保障,及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外出手续办理,统一包车并安排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全出家门、进厂门。”赵集乡副乡长齐德亮介绍道。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上,指导全乡1个扶贫车间和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厂房安全有序复工复产,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确保战“疫”扶贫两不误。“以分散作业、错峰作业的方式,将生产出的仿真花、茎秆等初级产品,打包转移到贫困户家中,让群众在家就能完成成品加工,再由帮扶干部定期取走成品,送上原材料和工钱,让贫困户居家增收有保障。”赵集乡界牌村“两委”在协助村扶贫车间制定复产方案时提到,通过采取“就业扶贫车间+居家生产”“企业订单+居家生产”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保就业、稳收入。
(何东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