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燕笋的收获季节,绩溪县漫山遍野的燕竹愈发葱翠。燕竹林下,竹笋正破土而出,点亮着村民们丰收的喜悦。
天蒙蒙亮,周丽萍背着麻袋,扛着锄头到自家竹林去挖笋。“从早上六点钟开始挖到现在大概有五个钟头了,挖了300来斤燕笋,能卖500多块钱呢。”周丽萍在竹林里忙碌着,身边袋里装着刚刚挖出来的笋子。燕笋这道春天的美食,给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郎家溪电商服务点,人们用刀切掉笋头,竖划一刀,麻利地剥开笋衣,一筐筐青白鲜笋,水灵灵地透着春天的气息。“现在是燕笋收购的旺季,我每天收购大概2000斤。”服务点负责人胡云辉介绍。胡云辉不仅收购村民家的鲜笋,还雇佣村里的贫困户来帮忙,这样一来,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解决了村里部分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和村电商服务网点一样忙碌的,还有村民詹家义。詹家义是郎家溪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3+X”到户产业扶持,发展竹笋两用林十余亩。2016年,他自力更生建了个小型竹笋加工厂,通过收购竹笋、加工笋干实现脱贫致富。詹家义说,每年这个时候自己挖的笋和收来的笋,能做笋干2000多斤,收入2万多块。
“目前全村有燕竹种植户400余户,种植面积4000多亩,竹笋产量20万斤。”郎家溪村党总支书记张建福介绍,种竹、挖笋、笋干加工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绩溪县始终把发展笋竹产业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坚持能人带动创办合作社、扶贫基地,指导周边贫困户发展笋竹生产或吸纳他们就地就业,发挥电商进农村全覆盖优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和“你种我销、线上线下、同城对接”模式畅通贫困户网上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去年,按照400元/亩的标准,安排资金108万元,扶持10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笋竹两用林2700亩,户均年增收近3100元。竹笋发展步入产业化经营新阶段,小小燕笋正为这里的乡村振兴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大作用。(寿传胜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