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加大对因残致贫家庭帮扶力度,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支持自主发展、帮助就业务工、加大康复支撑,以及培训、助学、政策兜底等有力举措,到2019年底,已实现全县残疾人脱贫5517人,脱贫率达82%。
真帮实扶,提振生活信心
凤阳县武店镇耿陆村沈仁君,因与丈夫离异导致精神分裂,生活不能自理,2016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其结对的凤阳县残联帮扶责任人郭其堂了解情况后,将她送到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又带她到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做精神残疾鉴定,为她办理残疾证和相应残疾补贴。在积极帮扶治疗后,沈仁君逐渐恢复自理能力,县残联根据其身体和家庭情况,又将她推荐到集中安置残疾人的企业凤阳鼎耀公司上班。
“沈仁君现在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左右,她已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她不可能有今天。”凤阳鼎耀公司负责人说。
据了解,通过就业政策保障和帮扶协调等途径,该县共有约91位残疾人实现在本地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和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就近就业务工,确保了稳定收入并实现脱贫。
西泉镇全心村的杨胜在一场突发事故中失去了双腿。县残联帮他安装了假肢。2019年,杨胜参加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县残联为他无偿提供3000元创业资金,并帮他借了5万元小额贷款,支持他发展养牛业,当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2019年底,杨永胜还清了债务并实现脱贫。
加大投入,解后顾之忧
为了做好因残致贫户的精准帮扶工作,凤阳县残联会同各乡镇、机关帮扶干部,对全县残疾人及家庭情况每年进行认真排查和调查。2019年,共为1716名贫(脱)困户中的残疾人,集中免费评残并办理残疾人证;根据相关帮扶政策,共为232名建档立卡贫户残疾人发放医疗扶贫资金26.83万元;为5名住院治疗的贫困精神病人发放扶贫资金1.61万元;为734名精神残疾人发放药费补助73.4万元;为170名肢体残疾人适配功能轮椅;对困难家庭残疾人开展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17.5万元。2019年,凤阳县还为3192名重度残疾人每人缴纳了100元养老保险,通过扶残助残资金投入,有效解决了部分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后顾之忧。
政策支撑,不落下一人
为实现“政策不落一人”,凤阳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残疾人康复、就业、助学等各项惠残政策,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人享受惠残政策。县残联通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与人社部门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支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凤阳县残联、民政局等部门,认真落实残疾人生活救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两项政策补贴,截至2019年12月,全县享受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者已达16074人,享受护理补贴者9331人,有效减轻了残疾人经济负担,发挥了脱贫攻坚政策兜底作用。(殷兆松)(文中涉及残疾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