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高铁新区:小草莓成脱贫“致富果”
来源: 2020-04-30 18:51:44 责编: 冯长福

“在村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种植大棚草莓,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多亏党的扶贫好政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日前,看着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砀山县高铁新区薛口村贫困户刘二玲高兴地说。

2 (1)

刘二玲的丈夫邵大寨遭遇车祸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在村支书吕红伟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下,刘二玲流转了15亩土地,开启了草莓种植路。缺技术,儿子邵坤坤多次跑到山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缺资金,刘二玲便四处筹借,村里又帮助申请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买钢架、塑料纸、薄膜,平整土地、打井挖沟,栽培、浇水……刘二玲除了照顾丈夫的日常,就是和儿子在大棚里忙碌。2019年8月底,占地15亩、有7个专业大棚的草莓采摘园就这样建起来了。在她和儿子精心呵护下,2019年10月,她家的草莓采摘园正式对外开放采摘了。

2 (2)

“这儿的草莓是绿色水果,纯天然、无公害,食用安全,口感又特别好,而且有三种口味,我经常来这儿采摘,有时也叫上亲戚朋友一起来,让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好地方,也是照顾他们的生意。”高铁新区扶贫办干部刘海洋说。因为刘二玲家的草莓园临近夏邑县,交通很便利,引来了夏邑县的许多游客来采摘草莓,提高了草莓的采摘率。坚持生态种植和科学管理,刘二玲家的草莓既赢得了顾客的称赞,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谈起草莓的收入,刘二玲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一个大棚一年收入大概4万元,除去生产、人工等成本费用,大约有3万元的纯利润,7个大棚一年就有21万元的纯收入。”

依靠种植草莓,刘二玲一家不仅实现了自己脱贫致富,而且还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增加收入,带动村里贫困户一起脱贫。因种植大棚草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里的困难群众和贫困户经常到草莓园里干活,一天有60—100元的工资。

(李艳龙 王开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