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他37年扎根深山 把荒山变成聚宝盆
来源: 2020-05-13 09:24:59 责编: 陆杨

eb8185df3516832e9e4b35b12f76b6e

5月11日清晨,一夜的春雨将山中的树木浇灌得更加绿意葱茏,刘傲柱带着几名工人来到场部附近的毛竹林,准备砍伐毛竹。

“我们准备把这片毛竹林更新,种上乌饭树。几十年了,这座山从荒山石岭变成遍山的杉树、毛竹,到现在的榉树林、红果冬青林,我们一直在更新换代,要让这座山真正变成聚宝盆。”刘傲柱笑着说。

刘傲柱口中的山,就是郎溪县凌笪乡方里林场。方里林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山场总面积2400多亩。由于林场位置偏僻,远离村庄,生活不便,再加上漫山遍野荒山秃岭,乡、村先后多次委派场长,但最长不到两年,最短不到半年均辞职回家。

66

1984年,时年30岁的刘傲柱接下林场场长的担子。为了早日消灭荒山头,刘傲柱带领职工在山上搭起草棚,垒起锅灶,吃住在山上。他们起早摸黑上山砍荆棘、挖树坑,2400亩荒山,除了荆棘丛生,还有700多亩全是石头,在这样的山上种树,刘傲柱吃尽了苦头,但他坚持了下来。

树木种下后,刘傲柱就像呵护婴儿一样细心抚育一片片山林,他每天要把整个山林跑一遍,查看树苗长势,到了防火季,刘傲柱和工人们两人一班,每天夜里骑着电瓶车进山巡逻,平时还告诫进山的村民不要携带火种,因为防火工作做得扎实,37年来,林场没有发生一起火灾。

汗水终于换来了满山翠绿。十多年后,杉树成才,毛竹成林,松树成片,村林场开始盈利了。他用赚来的钱为村里修路、建小学,除了给村民分红外,还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购买人身保险。目前林场累计资产达到3000余万元,投入村级公益事业150余万元。

植绿护绿爱绿,还要让绿色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改造低产林,发展经济林,又成了刘傲柱追求的目标。2009年开始,刘傲柱根据市场行情,对山林进行更新改造,先后种植了150余亩红果冬青、30亩榉树、60亩香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兴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村民们纷纷在山坡、路边和房前屋后栽上榉树、红果冬青等经济林,附近村民的林木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

“看到林场种经济林,我家也跟着种了5亩地的榉树,现在平均一棵能卖到1000元钱,一亩地40棵,能卖4万元钱,种树省事又挣钱,还能美化环境,真是好事。”林场会计余有钱笑着说。

2019年,刘傲柱经过考察,发现乌饭树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便与江苏宜兴的客商合作,种植了40亩乌饭树苗,今年春天又种植了60亩。“乌饭树三年见效,目前乌饭树鲜叶市场零售价在12元一斤,批发也要8元钱一斤,一般一亩地能产鲜叶1000斤,发展很有前景。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改造80亩毛竹和松树林种植乌饭树。”刘傲柱说。

在林场的6名职工当中,67岁的刘傲柱是年龄最长的一位,虽然年近古稀,但干起活来,刘傲柱一点不比别人差。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以场为家,把林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37年美好年华换来金银满山,带动乡邻发展林业经济,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刘傲柱先后多次获得上级表彰。 2011年获得安徽省绿化奖章,2019年被评为宣城市百姓学习之星。(夏忠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