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不到300平米的车间里,三十多台缝纫机正飞快地转动着,发出哒哒响声,王鑫看一下手机,快十一点了,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忙回到隔壁的家中,为上小学的孩子和生病的丈夫做午饭。
王鑫是明光市桥头镇汉塘村贫困户,她上班的工厂就在她家门口,是汉塘村联姻明光市鑫烨制衣有限公司在村里开设的一个扶贫车间。在汉塘村,像王鑫这样的贫困户在车间里上班的共有6人,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就业,一年收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上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据了解,汉塘村作为明光12个贫困村之一,如何摆脱贫困,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这是汉塘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贫困人口大多为老弱病残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家有残疾人、病人、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待着。能不能把适合贫困户就业的公司搬到家门口,方便就业呢?
这种想法,很快得到大家认同。在帮扶单位明光市教体局引荐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登门考察公司运营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明光市鑫烨制衣有限公司与汉塘村合伙兴办扶贫车间,吸纳农民工就业20多人,其中贫困人员6人。
“我们这样的残疾人,重活干不了,整日闲着在家,没有扶贫车间,每年上哪儿挣这几千元,感谢汉塘村和扶贫工作队的好干部!”贫困户李明辉说。
“可不是嘛?地里农活忙时,还能请几天假,误不了庄稼,一有空闲就进扶贫车间打工挣钱,公司开在家门口实在是太方便了,最重要的是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吴雪花逢人便说。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厂房建在贫困户家门口,既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外流等问题,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汉塘村已经出列,99户贫困户已经光荣脱贫,如何能让更多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今年桥头镇和汉塘村又有了新举措,紧抓“村企联建”,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来的扶贫车间基础上,双方合资注册成立了“安徽汉唐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61万元的二期1000平米新厂房已经建成,可提供就业岗位80—100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到2000元。(朱林英 钟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