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勤劳养鸭摘“穷帽”
来源: 2020-06-01 10:01:19 责编: 陆杨

 eb8185df3516832e9e4b35b12f76b6e

5月27日一大早,周少林就从小鸭棚里起床,关掉加热器,给鸭宝宝们添加饲料和水。“这棚鸭苗有6000只,才买回来5天。小鸭苗在一周内要注意保温,所以我要在鸭棚里睡,时刻关注它们的进食、休息等情况,如果苗子养不好,对后来成鸭影响很大。”周少林说。

今年54岁的周少林是郎溪县凌笪乡方里村人,因为自身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患红斑狼疮,每年的医药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2014年,周少林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一直在外打工的周少林回到家,因为腰部疼痛,整天躺在床上不愿见人,妻子看病需要钱,自己又不能外出挣钱,周少林感觉生活无望。乡、村两级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上门,为他制定脱贫计划,帮助他申报各类扶贫补助,引导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周少林在他从事养殖业的侄儿的启发下,动了养鸭的念头,他的帮扶联系人也积极帮他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并安排他到乡、村两级参加养殖专业技术培训,有了大家的支持,周少林当年就在江苏社渚承包了一处水塘,与一家养殖公司合作,由对方免费提供鸭苗、饲料并负责成鸭的回收,周少林以代养的方式,养殖2.5万只鸭,当年净赚5万元。“这种养鸭方式比较好,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也不愁销路,体力上除了搬运饲料,基本上没有重体力活,很适合我。”周少林说。

尽管如此,周少林也不敢有半点马虎,他常常吃住在鸭棚。目前周少林有两个鸭棚,每一棚鸭6000只,一棚鸭饲养50天左右出栏,一年养6棚鸭。每次鸭苗到来时,是周少林最忙的时候。他准备好煤、机器、加热管,还要把床铺挪到鸭棚里,一天24小时陪着小鸭,时刻监测棚内温度、湿度,观察小鸭的精神状态,还要防止小鸭扎堆,经常是整夜不睡觉。但是看到小鸭们一天天长大,一车车成鸭被回收,周少林越干越有劲,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困扰多年的腰椎病也很少发作了。2018年,周少林又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年养殖成鸭3万多只,年养殖收入6万多元。“另外一棚鸭已经三斤多重了,再过十来天就能出栏,紧接着还会再进一批鸭苗循环喂养,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价格不太好,但是对养鸭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周少林说。

周少林辛勤的付出,终于让他的家庭摆脱了贫困。眼下,周少林妻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不错,她一直陪伴周少林住在鸭棚附近的住所里,帮着周少林做些简单的家务。因为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妻子每个月复查加上吃药只要400元左右,妻子看病不再是家庭的沉重负担。周少林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比较稳定。2019年,周少林被评为宣城市“自强脱贫户”。(夏忠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