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条主干道,行进10公里道路,方才到达这里——泗县山头镇蔡圩村。尽管有思想准备,但蔡圩村眼前的窘迫状况让秦之宝吃了一惊。
2017年,山头镇人大主席秦之宝被选派为蔡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赶到村里已是傍晚,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心里又是一阵凉:全村7000多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2户726人。因为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
如何让小村壮大发展,这一夜,秦之宝想了很多。
精准扶贫结硕果
眼下夏收夏种接近尾声,但秸秆禁烧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少。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带红袖章的禁烧巡查员忙碌的身影,年过半百的尹宜城就是其中一员。贫困户尹宜城在驻村工作队队长秦之宝的帮扶下,顺利脱贫。之后他一直不忘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公益性岗位、残补、低保……政策上有的,老尹都享受到了,脱贫之后的生活越来越好。”秦之宝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经过三年努力,蔡圩村贫困户减贫成效十分明显。贫困人口从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257户729人,其中2014年脱贫113户327人,2015年脱贫80户206人,2016年脱贫12户38人,2017年脱贫7户25人,2018脱贫12户48人,2019年脱贫33户85人,剩余未脱贫人口8户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基础设施夯实基
驻村以后,秦之宝和村“两委”成员积极调研村情。蔡圩村位于山头镇最东北处,东西相距6.8公里,2008年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历史欠账较多,集体经济收入处于空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尤其是村组道路较少,不能满足村民基本出行需求。
从基础设施抓起,2017年,该村建成秦庄、圩庄、蔡圩、戚圩、东蔡、武场、后蔡、秦沟庄里路共4.875公里,2018年全村道路建设共60条30余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组组通,村民出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修建翻水站5座,涵管桥30余座,修通5个水闸,修建拦水坝1座,修通沟渠10余处,实施土地复耕130亩。2019年积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项目:18个农村小公厕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结合基础设施薄弱村挂牌督战工作,秦之宝和村“两委”聚焦当前双基建设短板和薄弱环节,将完善双基建设作为当前脱贫攻坚一项重点工作专项推进,积极和帮扶单位协调,争取社会各方资金支持。
集体经济增后劲
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秦之宝与村“两委”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积极谋划,多方求援,为村里申报发展项目。2019年,蔡圩村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项目和扶贫小工厂,同时推进打捆机租赁、预留地承包等项目,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度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15万元。
秦之宝介绍,下一步,蔡圩村还将继续拓宽思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推进“旱改水”项目,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旱改水”改造,做到藏粮于田。同时加大冠丰港口码头提升改造力度,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优势,发展仓储物流,把蔡圩村这个昔日的闭塞地,变为将来的繁华要塞地。
“既然组织上选派我为山头镇蔡圩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我就要走到群众心里,多做好事、实事,不断增强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秦之宝这样说。(贺微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