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竹架棚上,层层堆放着圆鼓鼓的菌棒,朵朵肥厚的秀珍菇从中钻出,茂盛生长,近日,在宣城市宣州区朱桥乡九保村,贫困村民李彩虹不一会儿,就把身边的篮子装得满满当当。“等这部分秀珍菇采摘完后,就要给所有大棚更换菌棒了,今年打算更换10万根菌棒,是去年的2倍。菇子长得好,大伙的腰包自然鼓。”李彩虹高兴地说。
和李彩虹一样,每天在食用菌大棚工作的共有17位贫困村民。依靠食用菌产业,他们如今收入有保障,增收能力可持续。九保村以前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田地种植效益低下。如何获得发展,是村里一直思考的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多方考察后,决定发展“短平快”的生态食用菌种植业来激发九保村的活力和贫困村民的脱贫动力。
田地不种庄稼种蘑菇,没启动资金、没种植经验,能行吗?起初,一些村民持观望态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里决定通过“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这样的模式将贫困村民凝聚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了贫困村民零投入分红、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使贫困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说干就干,去年村里首先请来了有着十几年种植经验的九连山菇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雷平作为“合伙人”,由他带领大伙发展秀珍菇种植。同时,成立九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17位贫困村民向宣州湖商村镇银行申请到每户3-5万元不等的扶贫贷款,贫困村民以这50万的贷款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去年6月份,九九食用菌合作社正式成立,共建食用菌种植大棚21座,投入菌棒4.5万个。每个菌棒能产秀珍菇2斤左右。
“我的丈夫得了脑梗一直躺在床上,我没法出远门打工挣钱。但是现在入股合作社后,不仅成了‘股东’参加分红,每个月照看秀珍菇也有三四千块的工资,生活轻松多了。”贫困村民何玉宝的妻子开心地说。
笔者了解到,去年头一年“秀珍菇”就产生不错的效益,每户贫困村民享受到分红1700元。今年5月份,该村投入秀珍菇菌棒10万个,完成收割后,还将在12月份投入姬菇菌棒进行种植。两季菌棒预计能为贫困村民带来5000元的分红,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宋本金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