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大力推广“四带”模式(农业园区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把参与扶贫带动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项目、参与各类示范评审的加分条件,对带动好的经营主体实施奖补激励政策。
日前,该县涛城镇的凤凰山茶叶合作社,200多亩的白茶园连绵起伏,七八个工人正动作娴熟地在茶园里清除茶树中间的杂草,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我在合作社除草、浇水、施肥,采茶叶,一年能有7000多元收入。”正在干活的涛城镇庆丰村贫困户杨小飞说道。
针对多数农户和贫困户茶叶为传统绿茶品种,市场价格较低,销售困难的问题,合作社发挥自身的销售优势,及时与周边37户贫困户对接,按照略高于市场的价格,300多万元收购了农户的4万斤茶叶。
“我们针对一些无特色产业的贫困户,合作社通过将现有基地茶园按照较低的价格100元一亩反流转给16户贫困户,同时给予技术等帮扶,全力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和增收致富。”陈林说,针对部分年龄较大、缺少劳力和技术的农户和贫困户,合作社通过组织技术工、采摘工等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帮助发展茶产业。目前,合作社吸收成员330名,带动周边茶农及农户850余户,该社年销售收入726.5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助农增收300多万元,户均增收达6000元。
在郎溪县康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油茶种植产业扶贫基地,漫山遍野的油茶树迎风摇曳,枝头上挂满油茶果,基地里十几个村民正忙着给油茶树除草。贫困户余世明就是其中一位,他熟练地把油茶树周围杂草锄去,然后把杂草运出。
“我早上5点钟就来了,明天天气预报有大雨,今天要抓紧时间把这片100亩的杂草锄去,不然雨后杂草更旺盛。”68岁的余世明一边锄草一边说,“我年龄大了,在外务不成工,在油茶基地可以做些除草、采果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按天记工,一天能挣100多元。”
该公司秉持“架起脱贫致富桥,带领农户奔小康”理念,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公司油茶示范基地共30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油茶、油用牡丹种植4000余亩,油茶树去年已经开始挂果,现在逐步进入茶树果丰产期,丰产期可以延续50年,油茶基地在除草、施肥、剪枝、采果等日常管护上都需要用工,为周边村庄常年提供70多个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年总计能够给务工人员带来60余万元务工收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人)。”该公司姜松经理说到。
发展油茶产业不仅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也为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贫困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新的增收途径,通过扶贫项目与油茶产业配套实施,今年为新和村集体经济带来增收达25万元,新和村全面摆脱贫困焕新颜,成为郎溪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
目前,该县参与扶贫带动的各类经营主体达295家,带动获得一定收入的贫困户达1626户。“四带”模式的广泛开展为助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架起致富的桥梁。(余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