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天气依然炎热难耐。
在休宁县榆村乡藏溪村入口处的田畈里,一大片青绿色的红薯藤呈现在人们的眼帘。该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程晓阳指着眼前的红薯藤地说:“往年这一大块地都是种植水稻,今年多数改种红薯,村里其他地块也一样,这完全得益于去年红薯粉丝卖得好,若气候好的话,可望是个大丰收年。”
村民叶双林头脑精明,去年光粉丝这一项他就获纯收入1万多元,自家红薯生产粉丝300斤,收购村里红薯粉加工了500斤。他介绍道,种植红薯比种水稻划算,收益明显高许多,还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管理,所以今年他家扩种红薯4亩,旱地水田地及空闲地都种了,别的村民种植面积也都增加了不少,这应该归功于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把藏溪粉丝打“响”的结果。
地处休宁县东南部的藏溪村有着独特的小产区地理环境,造就了红薯淀粉量多、口味香甜的特点,村民们一直延续传统粉丝制作的习俗。过去人们做粉丝量不多,主要是自食为主,就是卖也卖不到价钱,压根也没想到红薯粉丝后来会火起来。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把粉丝特色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抓手,一方面挖掘传承古法粉丝制作技艺,积极申报“藏溪粉丝”集体商标,建成全省首家徽州古法粉丝展示馆;另一方面孵化成立全乡首个红薯种植合作社,建家庭农场,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其中,扩大产业规模;其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先后亮相省市县新闻联播、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19四省边际城市群文化产业博览会等,藏溪粉丝名气逐步攀升;此外还推出新促销形式,通过“村书记代言”,让村书记“露脸”微信、QQ、抖音等网络平台,代言藏溪粉丝,参加休宁县美食节等,粉丝销路被全面打开,村民的“销售愁”一下子变成了“有甜头”。
藏溪村上门坛村民组村民汪静娟,夫妇俩都已70岁了,去年她家共采收了七八千斤红薯,除一小部分破损的红薯用作猪食料外,其余都加工制作粉丝外卖。去冬粉丝价格好,每斤达25元,光粉丝收入就有8千元,是历年来最高的,老人家着实高兴了一番。
张成连家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在村扶贫工作队支持下,她2018年牵头组建藏溪振兴红薯种植合作社,并于去年10月开起了张成连粉丝煲店,成为新晋网红特色美食店,累计销售额达3万余元;此外她还参加黄山交广农产品直播,分享了个人的创业历程,反响不少。尝到甜头的她今年带头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她说:“靠着藏溪粉丝的名气,我开的粉丝煲店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今后我会和村民们一道,多种红薯多卖手工粉丝,靠原生态品质赢得市场,相信小康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如今藏溪粉丝逐渐成为黄山市民喜爱的特色农副产品,并走出了省内外,村民的收入也因制售粉丝逐年上升,2019年全村粉丝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今年5月“藏溪粉丝”商标成功注册,该村主打的传统古法制作的藏溪粉丝这一特色农产品便有了集体性商标,为今后藏溪粉丝发展及强化原产地保护方面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接下来该村还将开展徽州古法粉丝非遗申报工作,为藏溪粉丝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保护。
离10月下旬红薯采收还有2个月的时间,村前村后大片红薯地,普遍长势旺盛,预示着又将是一个红薯增收年。(叶天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