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绩溪县藏龙竹业种植合作社,姚顺根和徐有生在紧张地忙碌着,一袋袋扶贫产品——“藏龙笋干”打包装车,发送给前来消费扶贫的结对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近年来,姚先宝充分利用当地的笋竹林优势,收购鲜笋、制作笋干,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集聚优势。他说,自己在致富的同时,始终把当地贫困户挂在心上,带动他们增收。每到鲜笋采收季,来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有8人,一季下来,基本上都能增收3000元左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姚先宝是绩溪县培育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优秀代表。该县紧扣“选人、培训、管理、联结”四个环节,培育一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创办领办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茶叶、山核桃、中药材和徽菜原材料等进行精深加工,带动了农特产品、旅游商品销售以及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950名贫困劳动者联结到产业链上、吸纳到就业上,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精准选人,优选培育对象。该县紧扣政治思想强、创业意愿强、创业基础强、带领能力强的标准,从经营主体中找,从“四带”乡土人才中选,从贫困村两委干部中育、从返乡创业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中引,认定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54人,在全县26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平均每个贫困村超过5名。
精细培训,强化素质提升。该县注重理论培训与实战能力提升的结合,围绕产业特色抓培训、围绕市场需求抓培训、围绕专业技能抓培训、围绕涉农政策抓培训,提高致富带头人的带贫责任意识和就业带动能力。2015年以来,共推荐致富带头人26人次参加省级提升培训。针对性培训,有力提升了全县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精心管理,完善帮扶机制。该县规范建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信息库,及时掌握其带贫方式和带动贫困户情况,送信息、送政策、送资金、送导师、送待遇,支持他们的发展。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徽菜、山核桃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安排涉农资金项目,推动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带动能力;派出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一对一”、“一对多”进行创业指导服务。五年来,全县共12名致富带头人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精诚联结,激励带贫减贫。该县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创业情况全程指导与服务,“五种模式”确保其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果。新德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贫困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黄蜀葵产业,订单收购农户黄蜀葵320万元(其中贫困户20万元)。松鼠云詹氏公司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在家朋乡党坑村建立520亩山核桃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户342户(含贫困户53户)发展山核桃种植业,实现规模效益。宁清茶叶公司以“园区企业+经济人+农户(贫困户)”模式,和滨川、忠民等多家专业合作社、种植家庭农场紧密联结,开展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安徽民间宿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乡村旅游+贫困村+休闲消费+农户(贫困户)”模式,在扬溪镇丛山村改造闲置农房共建民间宿客三味书屋,村集体配套观光环山栈道等硬件设施,带动4户贫困户10人参与,实现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受益。安徽徽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徽菜产业+餐饮+农户(贫困户)”模式,在板桥头乡庙山村流转80多亩田地山场从事泉水鱼等种养殖,将餐饮原料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延伸到田间地头,带动周边30余农户和6户贫困户居家就业。
小支点释放大能量。绩溪县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增收,“大户带小户、共同去致富”初见成效。全县建成26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帮扶带动683户贫困家庭实现稳定脱贫。油茶、山核桃、徽菜原材料等产业蓬勃发展,产值超过6.3亿元。同时,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黑猪、黄牛、石斑鱼等特色产业也得到加快发展。(寿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