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在郎溪县涛城镇管村村稻虾混养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洪厚明站在小船上,沿着水塘一笼一笼地捞起小龙虾。只见一只只红彤彤的小龙虾在笼子里张牙舞爪。经过初步筛选、分装后,工人们将小龙虾分装打包、发往外地。“以前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现在张伟带头搞起了龙虾养殖,我把土地流转给他,还在扶贫基地里打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地好转了。”洪厚明说。今年已经70岁的他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开始就在这里打工。
洪厚明口中的张伟曾是一名军人,退役回到家乡后发现许多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加上种粮效益不好,农村闲置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当时省农业农村厅也发布了《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于是他决定发展稻渔种养,投身绿色农业。2017年,张伟注册成立了丰鑫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着力打造“士兵优农”、“虾田稻香”等品牌,主营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生态稻米,并通过稻渔生态空间新模式,加强农场(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建设,通过土地入股、订单收购、电商代销、技术培训、务工就业等扶贫新模式,打造集稻渔种养、电商销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现代生态农业项目。
如今扶贫基地稻虾共养的土地面积达到200亩,每亩净利润可达3000多元。张伟一下子成了村里稻虾共养的带头人。“通过发展稻虾共养,产出的有机生态大米每亩产量能达100斤左右。”张伟说,为了推广稻虾共养的养殖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近两年张伟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还对积极发展稻虾共养的农户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去年该合作社成员通过稻渔一体种养,亩均增收3500元,基地产值近三年增长率超过92%,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并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户均增收2万余元,一期项目为村集体增收39.2万元,预计未来2-3年将创造就业岗位50个,产业规模总体增效超过800余万元。接下来,合作社还将积极创新扶贫新模式,通过电商扶贫助农、平台直播带货和丰收节引客流等模式进一步优化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稻渔产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转变。在前期举办的安徽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张伟荣获精准扶贫类优秀奖。
郎溪县涛城镇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利用长三角一体化“一岭六县发展示范区”、s338省道规划路经过基地的契机,将稻渔种养、农村电商、休闲农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驾马车,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之路。(余克俭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