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小红薯托起扶贫新希望
来源: 来鹏辉 方苗苗 2020-10-27 11:07:19 责编: 王逸群 程茂枝

阿 

金秋时节,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洼李村一片收获的繁忙场景。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除蔓、翻土、捡拾、装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站在地头看去,翻犁出的红薯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艳,煞是好看。

 试点种植 发展集体经济

 “我们村集体承包了一百亩地,主要种植新品种‘西瓜红’红薯。这种红薯把外皮削掉可以直接生吃,又脆又甜,产量也高,味道也比普通红薯好吃,蒸、烤、煮后香甜可口。”村书记苏成军算了一笔账,今年的红薯亩产4000多斤,除去人工和成本,每亩地净收入800元左右,加种一季冬小麦,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能多出10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石。伍明镇农综站站长刘怀艳介绍说:“我们这里是沙浆黑土,土质黏重、气候温和,适合红薯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红薯加工比较普及,农民接受程度高,具备生产优质高产红薯的基础”。

1.1

 综合利用 带动农户增收

 事实上,种植红薯只是该镇发展红薯产业的第一步。“红薯全身都是宝,挖出来之后,红薯秧也有用,村里有家里养牛养羊的村民,拉回去够吃好几天的。”据了解,在收获丰收的同时,洼李村把秋季农业生产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以养殖利用和粉碎还田为主,极大提高了红薯茎叶的综合利用率。蒋鹏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栏里有七十多头牛,他兴奋地说道:“红薯秧加点玉米杆是喂牛的好饲料,昨天村里通知让我来拉,已经拉走两大车了,给我省下了一大笔饲料钱”。

 丰收不仅满了粮仓,更带动了贫困户增收。目前村里每天雇佣工人40人,其中贫困户20人,工钱一天60元。村民们分工明确,一半割红薯秧,一半刨红薯,然后将整理好的红薯整齐地码放在包装袋里。“村里通知让来的,也不是什么重活,把地里的红薯挖出来装袋就行。”正在干活的翟永远高兴地说。

 产销对接 巩固脱贫成效

 产量好还要卖得掉。在洼李村,红薯刚收就有客商在地头等着收购。“‘西瓜红’品种好,品相也不错,今天晚上就能装车两万斤,然后销往福建、广东、江西等地。”从事农产品批发两年有余的收购商郑亚威说,这批红薯将主要通过电商渠道进行分类包装销售。

1.2

红薯收获的这几天,苏成军的电话也响个不停,江苏、天津、江西等地的客商都在联系红薯,也给出了不错的价格。“下一批红薯,准备卖给浙江的客商,这次要走十万斤。”,他乐呵呵地说。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红薯种植确立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该镇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探索“村集体+贫困户+商户”的路子,由村企联合创办红薯生产、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带资入股,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把红薯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来鹏辉 方苗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