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5年走遍4000多家贫困户——新庄镇党委书记邵翠芝真是好样的
来源: 王勇敢 2020-12-28 17:13:33 责编: 何雪峰 张波 许梦源

WechatIMG177

5年间,她用双脚丈量热爱的这方土地,走遍了4000多户贫困家庭;5年间,她就像上紧发条的钟表不知疲倦转个不停,从未耽误过一天工作,未请过一天假。儿子从高中到大学,她从不知道儿子在哪个班级;80多岁的父母,有时一两个月才能挤晚上时间去看一眼……

“扶贫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那么拼命图个啥?”家人没少埋怨过她。“脱贫攻坚号角已经吹响。只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她这样说。

在家人眼中,她是个“大忙人”,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见上一面。在同事眼中,她是个“女狂人”,干工作不知疲倦;在群众眼中,她是个“大好人”,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贴心人”。不管遇到多少难题,她总能从容化解、妥善应对。她以赤诚书写初心,以担当砥砺奋进,深挖致贫根源,突出党建基础,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思路,以产业富民工程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之路。

她,是萧县新庄镇党委书记邵翠芝。

2018年5月和11月,省委书记李锦斌和时任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分别来到新庄镇指导工作,均对该镇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7年-2019年,新庄镇在全县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三年评价为“好”,在国家和省历次考核检查及领导调研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由于事迹突出,2020年10月,她作为班长的新庄镇党委被评为宿州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凝聚支部战斗力  “党建+N”根基牢

邵翠芝始终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她以使命担当的精神、改革创新的勇气、脚踏实地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消除在抓党建促脱贫方面的责任落实“偏差”、组织建设“温差”、工作动力“压差”。她对县统一招聘的21名后备干部和镇村选拔培养的75名后备干部定岗使用,纳入重点管理和培养锻炼,使后备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她还有针对性地把村里在各领域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切实打造一支农村发展的生力军。

邵翠芝立足于镇情实际,通过“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盘活资源和激发活力,有力提升了村党组织干事创业的能力。2020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个,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个,彻底消除村级财政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空壳村”,有效解决了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

邵翠芝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把党的组织管理与村庄网格同步设置,使网格化党建与民生服务、治安调解、综合治理同步推进,着力构建“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全覆盖、社会动态情况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的村庄管理目标。为全面提升村级服务水平,邵翠芝积极搭建“送到家”服务载体,按照“1+2+5+N”服务机制,即:一个党组织核心,两个“点单”和“订单”服务平台(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以“走访入户”为载体和“以线上接单、线下跑腿”的微信群为载体平台),开展金融、就业、紧急、心理咨询、乡风文明等五项特色服务和13类N项服务,“十方联动”构建“送到家”服务队伍,“千方百计”落实“送到家”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支点”作用,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无缝链接”。

帮扶机制落实处  脱贫攻坚显成效

“脱贫攻坚难不难,找准穷根是关键”。在新庄镇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无论工作有多忙,邵翠芝几乎每周都会挤出时间走访一圈,实地走访察看,与老乡聊村情谈家常,掌握脱贫攻坚第一手资料。

她根据镇情实际,构建了网格化扶贫管理体系,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点、镇直干部包村、业务人员包片、村干部包组、帮扶人员包户”的“五级”包保网络,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基础工作到位,使扶贫工作与扶贫责任无缝对接,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力保障。

她以“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散、懒等问题,管理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利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建强基层带头人队伍,确保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她还科学制定“一户一方案”和“一人一措施”,做到户有卡、村有簿、镇有档、进退明,做到严格、严肃、严谨,保证精准退出,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对策清、措施清,确保群众有意愿、措施能落地、如期能脱贫。

“三基”共进补短板  群众满意见实效

工作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标尺。邵翠芝以提升群众满意指数、幸福指数为突破口,坚持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村容村貌“三基”共进。她以“强基础、增后劲、惠民生、促脱贫”为思路,对全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区分轻重缓急,加大建设力度,补齐脱贫短板,有序开展道路建设及改造、基本农田整治、农村绿化提升等项目,全镇15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全部高标准新建或改扩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她以现有的6万亩高标准农田为基础,积极对接农业部门,持续推动该项工作的长期开展,逐步实现全镇有条件的区域全部进行高标准改造,为建成“路宽敞、树成行、渠成网、田成方”的现代农业奠定坚实基础。她积极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她建立健全了厕所长效管护和环境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每座公厕实现了“所长制”和“包保制”;全镇每个户厕均建立了包保和清掏、服务机制,每户均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牌;每条道路、片区均明确了责任区域。

她还推动实施了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村庄改造提升为突破、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的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先基建、再配套的方式,把饮水安全、污水垃圾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钢筋骨架”工程来抓,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覆盖。目前全镇已经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1个,一个个“富、学、乐、美”的亮丽村庄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幅幅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新图景正在广袤的新庄大地渐次铺展。

产业扶贫谋创新  铺就脱贫“快车道”

产业就业扶贫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邵翠芝认真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规定,科学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措施清,确保群众有意愿、措施能落地、如期能脱贫,实现在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

新庄镇是水果大镇、特效农业种植基地,该镇紧紧围绕农业特色资源禀赋,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以特色换优势,大力发展以萧县联丰种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辣椒制种产业,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公司市场和技术优势,以订单农业促进辣椒产业化发展水平,目前全镇已发展辣椒种植4000余亩,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发展水果种植“高产、优质、高效”上做文章,实现水果销售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新建了水果冷库,进一步延伸冷库产业链条,提高了优质酥梨和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精神文明作引领  群众不再“等靠要”

在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的基础上,该镇党委把扶贫与扶志、富口袋与富脑袋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破解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实现贫困户经济和精神的双提升。镇里从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红入手,根据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贫困程度,并结合户容户貌合参加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收益分配方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劳动获得收入,探索出了一条‘收益共享、分配精准、群众满意’的光伏差异化分配新路子。

全镇所有贫困村实现“爱心超市”全覆盖,建立健全贫困户用脱贫成效积分换取超市内物品的工作机制;用好新时代文明站所,让贫困户讲好自己的脱贫故事。同时,在全镇范围内选树勤劳致富脱贫典型、“五净一规范达标家庭”等一批励志脱贫典型,用身边人树立好榜样,激发脱贫正能量。

该镇还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把村民公约上墙,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邵翠芝在工作中注重找准推动移风易俗的发力点,她以治理高价彩礼为突破口,大力倡导零彩礼,倡导文明婚嫁新风尚;以群众的事群众自己管理为导向,牵头健全农村“四会”组织,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用好家风带动好村风、用好村风带动好乡风,目前杜长林、郭朵等贫困户先后入选“宿州好人”榜,越来越多的文明村、示范户成为传播乡风文明和脱贫正能量的旗帜和标杆。

2020年4月,全镇剩余的最后一批154户、301人退出贫困序列。退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邵翠芝的脚步从未停留,巩固脱贫成果,打赢打好收官之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全面衔接,她继续义无反顾冲锋在最前线。(王勇敢)(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