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陈秀珍是泗县屏山镇老山村街北组居民,家中3口人,有耕地6亩。丈夫5年前患上食道癌,看病吃药花费了家中大部分收入,儿子正处在读书的年龄,一年下来的学杂费、生活费也占据家庭的部分开销。加上家中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其它的致富门路和技术,重重困难让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面对困难,陈秀珍并没有意志消沉下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照顾好丈夫和儿子,把家撑起来,她一个人用孱弱的肩膀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想改变家庭的命运仍然无比困难。
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陈秀珍一家被纳入了贫困户,从此她的家庭命运开始发生变化。村委会了解到陈秀珍一家的情况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她制定了一户一策的脱贫方案,为她安排了村级公益性岗位。“村里和我签了公益性岗位的劳务合同,让我负责的事,对我来说不是难事,我肯定能把事情做好。”陈秀珍谈起自己的工作岗位很有信心。
说到也能做到,关键是还能把事情做得好。从签订公益性岗位的劳务合同开始,她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卫生保洁的工作岗位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头顶烈日,她都能准时到岗,清扫道路,拾捡垃圾,做起事来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在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陈秀珍一家人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由政府代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签约家庭医生,享受了大病救助,解决了丈夫看病的费用。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儿子上学有教育资助,大学期间有雨露计划;享受社会兜底扶贫政策,每月领取低保金800多元;享受产业扶贫政策,每年1000元的光伏补助。扶贫政策一项一项落地,陈秀珍家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贺微微 周海涛)(安徽日报驻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