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休宁:“五字工作法”扮靓五城乡村
来源: 吴林冲 2021-01-04 16:51:48 责编: 张波 许梦源

APP标识图.jpg

休宁县五城镇在长干村和五丰村两个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改、拆、清、评、建“五字工作法”高标准推进实施,得到当地村民一致认可。

以“改”为先,提升村庄环境。改水改厕目的是通过卫生厕所建设和生活污水治理,改变群众生活习惯,从而改变农村环境。为确保改厕精准、规范、好用,镇村干部带领改厕施工队伍走遍两个村155户村民,每户确定改厕方案,严格落实首厕验收制,并在日常改厕工作中加强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做到“改一户、成一户”。长干和五丰中心村各完成卫生改厕57户、37户,卫生厕所率分别达到93.1%、100%。污水处理工程涉及家家户户,在施工前,镇村干部上户走访宣传,取得大部分村民理解支持,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解释和采取应对措施,为污水管网的铺设和处理终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两村集中处理纳管率分别达到91%和100%。

以“拆”破局,腾出发展空间。徽州农村人多地少,同时因生活习惯问题,很多农村房屋都搭建了柴棚、猪圈、杂物棚等。随着近些年农村的发展和改厕工作的深入,很多柴棚、猪圈、露天粪坑都被弃用,变成了无功能建筑,拆除工作势在必行。在拆除无功能建筑过程中,当地鼓励村民自行拆除,恢复成小菜园、小花园,有的村民主动将拆除的地块贡献给集体进行打造提升。长干村共拆除旱厕21座,露天粪坑46个;拆除无功能建筑11处;拆除违章建筑1处。五丰村共拆除旱厕13座,露天粪坑28个;拆除无功能建筑8处。

以“清”为要,美化村容村貌。环境清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五清一改”是基础性工作。长干村在“五清一改”工作中,实行村“两委”干部包片负责制,根据村庄地形将村庄分成5个片区,5名村“两委”干部分别负责各片区清理工作。五丰村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清理,自行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生产生活垃圾,公共区域由村“两委”安排人员集中清理。两村共投入1500余个人工进行环境清理,其中群众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约400个人工。

以“评”发动,组织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建设成果由人民群众享有,在建设中,五城镇始终秉持“发动群众参与,不可大包大揽”的原则。两个中心村在规划设计和评审过程中均召开户主会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需求。两个村开展了“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各评选出10户“最美庭院”和“星级文明户”,并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长干村开展“一献四捐”活动,现场捐款5850元,捐地10余平方米,捐老砖老瓦难以计数。长干村从一个信访问题突出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的美丽乡村。

以“建”提升,打造特色节点。充分挖掘村庄内的美丽节点建设潜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融入乡土文化基因,进行打造和提升。五丰中心村确定“乡愁”村庄建设主题,村口柿子树下“还记得小时候一起打过的柿子吗”;黄土墙上“一天三顿饭 顿顿不能少”对联;吃草的“黄牛”、浇花的“少女”;青山绿水旁的老埠头、翠秀竹林边的小秋千;还有承载着厚重农耕文化的古老农具和见证岁月沧桑的古树名木都已成为五丰村新的网红打卡点。村庄的滨河步道、观光环道、党建文化广场、停车场、健身广场等在建设中不破坏原来的生态风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鹅软石材料和压模工艺,与环境融为一体。长干村与垂钓产业结合,建设5处垂钓点,采取收费垂钓模式,已成为长干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五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显现,吸引来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到五城镇取景拍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的关注,五城镇美丽乡村正探索村集体和村民以资产、资源入股模式,鼓励村民支持配合社会资金对村庄打造提升,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五城样板”。(吴林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