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黄圩镇王宅村驻村工作队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有效衔接,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工作核心,以“党建+”为抓手,多管齐下、持续发力,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人富裕、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文明的华丽蜕变,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县级“五面红旗村”等多项荣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为健全村级班子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王宅村驻村工作队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工作基本导向,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的着力点、切入点,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等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韩海士和队员一道,积极主动与村两委成员谈心交流,因村制宜,对党员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素质教育,使干部队伍能够把党的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实施到村到户项目,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全部公开、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干部担当作为,群众暖心放心。
王宅村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助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全镇前列,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五面红旗村”。
聚焦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基于对村情民情的精准掌握,和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的精准摸索,王宅村驻村工作队在产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了精准扶贫的新格局。始终牢固树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的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团结干群,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夯实贫困人口基础信息,落实产业脱贫等“十大工程”,依托特色扶贫产业带动,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稳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户收入。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和全体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王宅村作为泗县第一批出列的贫困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群众知晓率、满意度高达100%,为泗县脱贫摘帽贡献了王宅力量。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曾经的王宅村,产业结构单一,全村6680亩土地几乎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的传统种植;村民零星养殖规模较小,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土地荒废较多。针对这一现状,驻村工作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扬长避短、合作共享,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王宅村先后落成蔬菜种植基地项目、204KW和60KW两座光伏发电站、主体培育工程等项目,初步形成光伏发电、大棚果蔬种植多元化产业结构。王宅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年年创新高,从2014年的0元到2016年出列时的8.3万元,再到2019年的43万元(含光伏发电收入),2020年已突破50万元。目前,王宅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贫困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改善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一场硬仗。如今,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了,王宅村又开始想方设法引导群众转变传统思想观念、革除陋习,养成讲卫生、重健康的好习惯。结合实际情况,该村制定出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及居民环境改善计划清单,以“爱心超市积分”为抓手,并对照“六净一整齐”“七不七要”标准,鼓励群众自行开展居家环境卫生整治,激发其内生动力。通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每当碰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驻村工作队都能主动靠前,耐心地向村民解释,在政策执行、工作推进过程中积极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工作,努力减少信访隐患。本着“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移”的原则,在化解信访矛盾时正面解决村民合理诉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年,王宅村未发生社会治安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100%,吸毒贩毒、邪教组织、传销案件发生数均为0,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韩海士 朱立杰)(安徽日报驻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