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亳州药都农商银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是全省金融系统唯一获得此荣誉称号的单位。荣誉的背后,是过去几年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金融精准扶贫的模式,为脱贫攻坚工作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小额贷做出扶贫“大文章”
“感谢农商银行借给俺们钱,做起了香油生意,今年春节俺就增收了2万块!”55岁的王兴文曾是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的一名贫困户。身体残疾的他,因妻子患病需要常年吃药打针,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建档立卡初期,王兴文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仅2000元。2018年,在村干部和亳州药都农商银行的帮助下,王兴文转变思维,开始创业脱贫。了解到王兴文实际情况,双沟镇村干部给他送去了扶贫政策和有关补助;亳州药都农商银行也主动上门,协助填写《贫困户评级授信表》,迅速为其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有了这5万元的启动资金,王兴文开始了他的小磨香油创业历程。
如今,王兴文不仅有了自己的小磨香油加工作坊,因为香油质量好,他还设立了“王罗锅小磨香油”品牌,生意越来越红火,逐渐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自参与脱贫攻坚以来,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的作用,帮助贫困户创业就业,累计向亳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7271.25万元,助力139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包户扶贫到家
一个双肩包,就是亳州药都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员陈腾飞的全部行装。自从2017年5月,陈腾飞任命为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王各村驻村干部,他经常穿行于20多个村组之间,在贫困户村民和村委办公楼之间,一天跑个三五趟。几年下来,每个贫困户的情况都熟记于心。
初来王各村的陈腾飞,看到的是村容村貌脏乱差,路不通、水不畅,经济落后……想致富,先修路。陈腾飞开启了为王各村建设的奔波之路,与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夜探讨、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实际需求、向社会募集建设资金等等。通过各方努力,如今王各村铺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来水,满村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获得了“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
为了助力精准扶贫,亳州药都农商银行从2015年开始,该行党委成员带头进村帮扶,同时派驻中层干部驻村帮扶。对口帮扶的谯城区双沟镇王各村,106户贫困户、21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助力产业发展
3月初的皖北大地,乍暖还寒。然而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年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正悄然生长。
农业技术员出身的刘松年,从2007年开始就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十多年来,合作社已经发展成员1000多人,流转土地800多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300亩,年产优质蔬菜100多万公斤。谈及发展之路,刘松年坦言:“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发展资金,但这么多年,每当一筹莫展之时,也都是农商银行伸出援手,给我贷款,助我成功!”刘松年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发展壮大,几年来药都农商行累计向他贷款近200万元。
致富的同时,刘松年还不忘带动乡亲脱贫。
“我和我家属都在合作社里打零工,活不累、时间自由,每个人每天有80元的收入,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张店乡张各村村民侯香云表示,她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合作社务工,一家人人均年收入增加了8000多元。像侯香云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的合作社里务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变化,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刘松年介绍,带动村民就业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培训和示范种植,带动了周边乡镇5000多户菜农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受益菜农亩收入大幅提高,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亳州药都农商行采用“自贷自用”“扶贫工厂”“光伏产业扶贫”等模式,创新推出并通过“金农易贷”“金农企e贷”“金农信e链”等扶贫信贷产品。截至2020年12月末,“金农易贷”共完成授信25.8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222.47亿元,贷款余额189.65亿元,其中种植养殖大户2.34万户。创新“金农企e贷”小微企业线上办理纯信用信贷产品,自2020年4月29日上线至12月末,共为8240户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授信,授信金额46.1亿元,贷款余额29.32亿元,共带动就业7180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