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机一过,秸秆轮轮放,环保又卖钱。”倪邱镇陆续进入麦收时节,抢收小麦之余,禁烧防火如何处理秸秆呢?
6月7日,太和县倪邱镇西门村随着打捆机的轰鸣而过,满地散落的秸秆被吸入、压实、打捆,废弃秸秆瞬间“变装”成一轮轮实疙瘩。
“以前秸秆没处堆,只能一烧了之,不仅污染空气,还担心被罚款。现在机械手免费打捆,还有人管运输和清理田地,省事多了!”村民凡绍云说。
正说话间,转运工人已经将成捆的秸秆装好车,准备运走。叉车司机说,自己帮机械手运输一捆秸秆可收益3元;公司按照160多元一吨的价格,将打好的秸秆卖给养牛场。
谈及秸秆打捆,西门村支部书记凡绍俊连连称赞:“过去,麦收后秸秆到处堆放,堵住了河道不说,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不仅大家省心,还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秸秆打捆,可谓一举多得,村民省去了处理秸秆的烦恼,机械手和转运工人有了活干,养牛场获得了优质的饲料。
在做好麦收工作的同时,西门村积极探索秸秆粉碎还田和综合回收措施:在全镇范围内推广联合收割机、打捆机一体化作业,建立农户、机械手、养殖场三方联动的收运储机制,不仅为秸秆找到了出路,还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倪邱镇、村干部引领,农民免费供给秸秆,机械手打捆,转运人员收集运输,镇域内外养牛养殖场负责收购。正是在这种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秸秆处理机制下,倪邱镇西门村实现了秸秆回收的高效利用。目前,该村小麦种植面积3800亩,已完成收割2300亩,其中秸秆打捆回收达80%以上。(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