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李集村:产业大棚撑起小康希望
来源: 孙启利 2021-08-16 10:56:04 责编: 何雪峰 代明俊 许梦源 张波

微信图片_20210331174111

微信截图_20210815174514

近年来,萧县新庄镇李集村通过抓紧抓实党的建设,在抓队伍、强堡垒、聚资源上下功夫,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4万元,2021年预计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以上。

李集村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强班子、带队伍,持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先后将5名农民培养成发展能手、致富带头人。朱波就是其中一员,从大学毕业后,他在徐州做餐饮,一直有报效家乡的想法,一听说村里有扶贫项目,便主动放弃餐饮产业回家尝试种植“羊肚菌”。

在坚定发展思路后,朱波主动到村部请求帮助,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顺利通过项目投资60万元,建造12个大棚,经过6个月的努力,“羊肚菌”喜获丰收,一棚羊肚菌收入4.6万元,12座棚共收入55万元,并且带动周边贫困户20人。朱波不仅成为当地种植“羊肚菌”的行家,更成为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形成了党组织引领致富带头人不断做强产业,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长期以来,李集村具有种植露天蔬菜的传统,但由于技术、资金、市场等限制,该村蔬菜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品牌,经济效益较低。为解决发展瓶颈,村党总支书记李怀久多次带队深入到山东、江苏、浙江、淮北等地考察、学习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经村“两委”会议多次研究,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村委最终将发展方向瞄准大棚蔬菜种植,并采取“合作社+承包人”的模式,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谈规划、解疑虑,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同时,村委组织该村种植致富带头人给大家做经验交流,介绍致富历程、大棚种植收益和发展前景,激发村民致富增收的意愿和动力。在群众的支持下,村党总支申请并获批蔬菜大棚扶贫项目资金300万元,后续已成功建立14个大棚,包括建立占地40余亩的现代化科技大棚,以及60万元的羊肚菌大棚。村委将大棚承包给种植大户,大棚租金百分之十上交村“三资”账户,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依托蔬菜大棚和羊肚菌大棚,村集体经济增收21万元。同时,蔬菜大棚项目带动贫困群众3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近万元。   

“李书记,这麦子收完了,就这两天墒情好,可咱们村的农用机却不够用,村里能给联系下吗?”村民的一个简单诉求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路。说干就干,一直是李集村干部的鲜明特色。村里立即购买了2辆农用机械,但是村里干部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就先把农用机租赁给农机大户,每年租金0.4万元。这样既服务了群众,还能增加村里收入。

村党组织依托土地大村的优势,在土地上做文章,整合350亩土地托管给萧县金丰合作社,利用高科技无人机等机器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此项举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1万元。同时,村里通过扶贫项目建立了光伏发电站,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21万元,以及楼顶屋面光伏1万元。

村里还申请4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扶贫工厂,承包给金瑞鞋帽加工厂,每年带动贫困户32人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此外,李集村投资养鸡场20万元,投资额10%交给村“三资”账户,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大棚蔬菜规模化种植后,村“两委”又开始思考怎样利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务工就业增收。2021年李集村申请项目投资105万元,建立羊肚菌大棚20座,以百分之十的点承包给梓瑞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该村今年还申请承建烘干塔(100万元)和地暖标准养殖场(55万元),以及小型冷库(58万元)和牧林田生物有机肥厂(707万元)。

​李集村党总支引领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持续挖掘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羊肚菌大棚为龙头,养鸡场、扶贫工厂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实现致富梦,走上发展快车道。(孙启利)(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