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凌笪镇:驻村工作队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夏忠羽 2021-09-01 16:44:03 责编: 李伟 喻寒松 夏朝阳

“图书室硬件设施基本上完工了,近期需要邀请县图书馆专业人员赴村指导图书管理、分类等业务,争取早点向群众开放。”8月24日,郎溪县凌笪镇王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洋在村农家书屋,与村委会主任黄燕正在商讨书屋建设事宜。

今年6月,李洋和另外两名同志作为第八批选派干部,分别从县文化旅游局和县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中心选派到王桥村驻村,李洋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6月10日,李洋和队员们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村里,他们白天走村串户,晚上谋划发展思路,从熟悉村情到熟悉民情,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初到村里,李洋带着工作队走村串户,了解全村农业产业结构和群众的发展愿望,走访中他发现,王桥村荒山、土地资源丰富,很适合发展苗木、水果产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为村集体创收,为村民增收,李洋陷入了沉思。走访中,葡萄种植户龚传富的事迹引起了他的注意。龚传富是一名脱贫户,凭借着勤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种植葡萄走上致富路。李洋想:龚传富的创业精神值得赞扬和推广,但是要想把产业做大,不仅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还要规模经营。他多次来到龚传富的葡萄园,指导他优化葡萄品种,帮他拓展葡萄销售渠道,还亲自为他设计了葡萄包装盒,将龚传富的葡萄品种等相关信息印制在包装盒上,为他打造属于自己的葡萄品牌。“我们有一个想法,把村集体整合一部分土地建立一个优质葡萄种植基地,让龚传富负责葡萄的种植管理,同时将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这样不仅可以带动葡萄产业发展,还可以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李洋说。工作队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一致赞同,龚传富也表示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村民。“目前这个方案基本上考虑成熟了,下一步,我们准备具体落实土地、人员,让项目尽早实施。”村党总支书记黄文武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作为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李洋对村里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视。

到村工作后,李洋发现,位于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农家书屋,房屋老旧,光线也不是很好,虽然藏书不少,但是阅读环境相对较差,村民不太愿意来。为改变这一现状,李洋和同事们经过反复思考,多次与村两委商讨后,决定将农家书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为村民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促进全民阅读。说干就干。李洋从县文旅局争取了10万元的项目资金,对原来的农家书屋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集阅读、学习、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党史学习园地等学习阵地,让原来的农家书屋彻底“改头换面”。“这儿的环境真好,过几天,我们就能来看书学习了,以后寒暑假,这里也是我常来的地方。”刚刚考上大学的向纯参观了改造后的农家书屋,高兴地说。

在李洋办公室的墙边,笔者看到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用粉色丝带捆扎的新书。“这些都是新华书店最近捐赠的图书,我们村和他们是党组织共建单位。”李洋告诉笔者。为了丰富村农家书屋的藏书内容,适应更多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李洋积极与县新华书店对接,在他的努力下,6月下旬,王桥村与郎溪县新华书店建成了党组织共建单位,通过共建加强两地党组织建设学习交流,同时,新华书店通过捐赠图书等形式为村提供文化帮扶,为乡村振兴打造文化前沿阵地。

到村工作仅仅两个多月,李洋和工作队就经历了防汛、防疫的双重考验,面对困难,李洋和同事们迎难而上,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7月27日,受台风“烟花”带来的降雨影响,王桥村强村组村庄进水,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李洋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组织转移群众,他们一户户做工作,帮助村民转移贵重物品,当天晚上,25名村民安全转移到临时避难场所,安顿好村民后,他又折回凹笪组路口清理被台风刮倒的大树,打通安全通道后,李洋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办公室休息。

7月底,凌笪镇周边省份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王桥村处在两省交通要道上,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根据政府统一安排,在王桥设立了一个疫情防控查验点,由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全部参与值班值守,李洋带领队员们坚守岗位,仔细查验,不放过一辆入境车辆。“他们一点都不摆架子,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分子,完全融入到村里的工作中,时时刻刻为我们谋划发展,短短两个多月,就为我们改造了农家书屋,帮助我们申报了游子塘水库防洪通道水泥硬化项目,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村里发展的美好前景。”黄燕说。

“组织上信任我,让我来到这个岗位,我一定不负重托,下一步将带领队员与村两委一起,从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多争取建设项目,努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尽自己所能,为乡村振兴助力。”李洋坚定地说。(夏忠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