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委书记、县长陈伟在媒体通报会上介绍情况
微雨春时,徜徉古镇三河,吸吮熏醉水韵;爽秀初秋,漫步紫蓬山道,触吻烂漫红叶;消夏时令,寻荫官亭林海,融进拥簇花丛;凝雪冬日,放眼连绵潜山,感受银装素裹。
今天的肥西,既有江南的隽秀飘逸,又具皖中的朴重情怀。
近年来,肥西县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合肥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奋勇争先,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达到870亿,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第48位。当前,正立足新起点,整装再出发,朝着“千亿肥西”目标迈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肥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9月9日,合肥市“五年看点”活动走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肥西县。肥西县委书记、县长陈伟介绍:“肥西县充分发挥苗木大县优势,不断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2.34平方米,广大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高质量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和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入湖河流稳定达标,助力打造巢湖这张合肥最好名片。”
为此,该县出台了肥西县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编制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多个专项规划,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把加强环境整治作为工作之要,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城乡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统筹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污水河变为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
随着城镇化建设发展,原位于县城上派镇边缘的潭冲河、卞小河成为城中河,曾因废污水排放量较大,水质逐渐下降。该县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打造生态湿地公园作为推进水环境整治的重要措施,通过五年的连续建设,两岸退养还绿、河道疏浚修复、住宅区截污还湿,河道面貌和水质状况显著改善,潭冲河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明显。如今的潭冲河,水清岸绿,生机勃发,岸边的湿地公园仿古小亭、健身步道、公园广场等成为居民晨练游览的好去处,沿河优美的人居环境让广大城乡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潭冲河治理的显著成效,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藻护鱼打造巢湖绿色GDP
该县严店乡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围绕“大湖名城桥头堡,生态文明示范区”总目标,结合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推进,实施巢湖沿岸空间布局大调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在严店乡控藻船在水面作业中,船上“护湖人”正是曾经的“捕鱼人”。2017年,严店乡率先打响了退居、退渔、退养“三退”战役,开始引导渔民上岸,到目前,成立了由120人组成的常规打捞队伍及应急打捞队伍,日最大处理藻水能力约1.1万方,日产生藻渣最大量约40吨。下一个五年,严店乡将发挥独特的“水陆空皆备”区位优势,把巢湖作为当地最宝贵、最具优势的资源,打造出绿色GDP。
养护“皖中绿肺”营造“岭上花园”
肥西县官亭镇以生态旅游业为切入点,通过发掘乡村旅游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深化林长制改革、建立运营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农业、交通运输、旅游、商业餐饮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占地6万多亩、合肥市郊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官亭林海,被誉为“皖中绿肺”、江淮分水岭上的“绿色银行”,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公园、国家4A级景区。
目前,官亭林海内拥有各类精品苗木150余种,其中乔木40余种,花灌木50余种,地被及花草60余种;栖息有天鹅、白鹭、大雁等国家各类保护动物40余种。园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四季鲜花盛开,春有樱花、海棠、红梅、玉兰、桃花,夏有紫薇、荷花、睡莲,秋有金桂、冬有腊梅。官亭林海已然成为安徽省著名的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力量 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