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铭传乡:农旅融合铺开山乡振兴新画卷
来源: 陈家乐 2021-09-27 15:52:33 责编: 李伟 王力 张波

微信截图_20210926231238

农田里金灿灿的水稻随风摇曳,收割机的运作声和农民的欢笑声相互辉映,农家乐的小院里飘来一阵阵美食的香味,老人们在乡村舞台前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这是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一个平常的秋日,更是当地群众美好生活的缩影。

生态农业点亮“多彩”新田园

9月17日上午,伴着秋日清爽的微风,走进肥西县铭传乡生态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阵阵果香,随风飘来,沁人心脾。前来采摘的游客和正在抢收熟果的工人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时而传来的欢笑声与交谈声交织飘荡在猕猴桃林里。“我们猕猴桃基地共有红阳、黄阳、黄金果等5个优质品种,总种植面积约700亩,已经挂果的园子约有300亩,今年果子的品质和长势特别好,每亩能产800至1000斤左右,总产量能达到25万斤以上。”基地负责人陆全堂开心地说。基地的猕猴桃是纯绿色的有机产品,不打农药不使用化学肥料,所以广受市场的青睐,销售十分的火爆,主要销售途径是线上订单送货和线下入园采摘两种方式,每天销售量稳定在2000斤以上,逢到节假日销量能翻倍增长。小小猕猴桃不仅仅使得自己发家致富,更是带动了周边50多户农民就业增收,每户年均增收能达2万元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依托于辖区5.8万亩山林和交错纵横的塘河湖坝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猕猴桃、草莓、桑葚、樱桃”等生态农产品种植为主体的农业基地,逐步形成以“农事体验+农业研学+生态采摘+乡村旅游+特色风情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农旅产业格局,现已有生态农业基地20个,总规模约有6000亩。

微信截图_20210926231251

乡村旅游热引得“凤”还“巢”

不同于生态农业基地的规模化发展,家住该乡鸽子笼村的陈家兵夫妇探索出了一条小而精的致富路。

夫妻俩携手经营着一家远近闻名的农家土菜馆。2016年,陈家兵和一起在外务工的妻子回家省亲,顺便在家门口的铭传故里景区游玩,当看到一群又一群游客络绎不绝的进入景区参观后,他果断放弃了在外打工生活,和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开起了生态农家乐。5年来,农家乐从开始的小有名气到现在的远近闻名,越来越多的客人,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成倍增长的收入。家里盖了房,买了车,这一切都让陈家兵夫妇对当初选择回乡创业的决定感叹不已。“乡里现在有国家4A级景区,青山绿水,人文深、风光美,很多游客都慕名来我们这边游玩休闲,乡里像我家这样的农家土菜馆有近20家,节假日基本上都是满客。随着每年几十万游客的到来,乡村旅游热度的不断攀升,越来越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我想这是当下数以百计在铭传乡创业的‘新农人’们最大地感受。”陈家兵坚定的说。

微信截图_20210926231324

传统农产业“破茧成蝶”桑谷开出“振兴花”

“如何让乡里的传统农业产业乘着农旅融合发展的东风重新焕发生命和活力是我们当下探索的重要方向。”铭传乡乡长李晓阳介绍说,铭传乡作为一个拥有1.6万亩蚕园,2400余户蚕农,年产鲜茧95万斤的“蚕桑之乡”,正在走一条“蚕桑文化美,桑下草药香,桑葚红枝头”的新蚕桑发展路。

该乡打造了桑葚采摘园10余个,将原本只有蚕农去采摘桑叶喂蚕的庄稼地,变成了游客休闲娱乐的打卡点,将无人问津的桑葚果,变成了市场上哄抢的“香饽饽”,将吐丝的蚕宝宝“变身”成为孩子们研学的“座上宾”。同时,该乡还在蚕桑产业基础最为成熟的聚星社区内的数百亩桑树地里试行桑黄等名贵中药材嫁接和赤松茸、木耳等营养价值高的菌类套种,实现“一田多用”,打造桑下经济林产业。“让蚕桑产业成为网红产业,让蚕桑文化为大家所熟知,将有限的资源呈现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甚至让他们的收入翻一番,这样他们就更加有信心、有干劲了,还能为下一步社区打造万亩生态桑园产业做最好的宣传和动员。”该乡聚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志平满怀激情地告诉笔者。(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陈家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