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旌德县白地镇以205国道为发展轴心,依托玉水河构建旅游环线,以“宣砚”产业为核心,确定“一轴一环一核多点”的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南工北旅中商贸”的产业格局。
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环境“宜居”。该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违建物拆除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3%;规范畜禽散养;按时集中转运处理垃圾;排污管道全部接入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落实镇村两级环保监管网格责任主体,实现重大污染事件“零发生”。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业态“宜商”。该镇高效落实“亲商、安商”的各项服务举措,全程跟踪服务。围绕宣砚文化、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开展“双招双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项目5个,旅游项目3个;狠抓农业富民,扶持省级以上农业农头企业、合作社10家,建成万亩茶叶、香榧、中药材等产业基地。
搭建发展平台,促进群众“宜业”。目前,白地镇已形成了“工业+农业+旅游”的多层次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务工600余人,促进农民增收567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设村村联合的经营性企业,将13.4亩集体农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建设农特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将农村低效资源转化为入市资产。
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全域“宜游”。该镇充分利用江村和旌歙古道景区、宣砚文化及特色农林产业基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成谭梓生烈士纪念馆、洪川村红色村情展示馆,形成旅游多元化、全域化布局。积极举办“春趣宣砚小镇·慢行黄山东麓”“游江村、走古道、赏宣砚、品白茶”“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丰富旅游内容。
建设智慧小镇,提高服务“效率”。该镇积极推动智慧小镇建设,将综合治理、应急防控、特色农业、旅游发布、指挥调度等功能集于一体。通过“电商+农户”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镇域内1个电商综合网点、5个便民服务网点以及电商企业“土爷驾到”作用,解决了农户农产品积压、滞销问题。(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刘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