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人民法院把准乡村振兴法治需求,通过做强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法庭,做实法官工作室,选派法治副书记,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护航旌德高质量绿色发展。
专业化审判守护青山绿水
旌德县位于皖南腹地,森林覆盖率达69.2%,是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2017年9月,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旌德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旌德法院践行“两山”理念,整合生态环境保护审判职能,2019年8月,以庙首人民法庭为依托,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打造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模式,专门办理环境资源及食品药品安全类案件。在案件办理中,该院从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拓展到修复绿水青山,从事后打击到事前预防、从局部保护到全面覆盖,创建了环境资源“三位一体”的司法保护模式,截至目前,已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类案件50件。
“一村一书记”助力基层治理
为减轻老百姓诉累,尽量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消灭在萌芽状态,2013年10月,旌德法院相继在10个乡镇挂牌设立法官工作室,推行“一镇一法官”制度。每个工作室配备1名经验丰富的法官,每月定期到法官工作室开展预约诉讼服务、巡回审判等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2019年9月,旌德法院主动融入乡村法治建设,选派10名干警兼任10个村的法治副书记,把诉源治理工作重心下沉到行政村。法治副书记任期3年,每月驻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天,实地履行指导、参加村级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工作职责,参与基层综合治理,传承传统文化,宣传新风尚,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服务保障乡村发展,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镇一法官”“一村一书记”机制推行以来,法官工作室平均每年接待法律咨询150余人次,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130余起;10名法治副书记已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指导参与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一站式解纷保障便民利民
旌德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主动“走出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派员进驻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各部门共同将各类矛盾纠纷和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梳理排查、分类流转、派单办理、快速处置,推动诉非衔接工作高效运转。
今年4月,聘请2名特邀调解员驻点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诉前调解工作,目前诉前调解452件,成功275件。同时,该院与旌德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县妇女联合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制定诉调对接工作意见,推动行业性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周瑞平 施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