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岳西县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加速政策落地、强化就业扶持、鼓励创新创业等措施,全力帮助城乡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全县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突破4.8万人,连续两年实现逆势增长,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县,在全省就业激励评价中名列C类县区第一。
岳西县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之所以取得佳绩,得益于以下做法:
精准落实就业政策
夯实政策体系。该县积极应对疫情期间就业工作压力,相继制定下发了《岳西县就业创业工作要点》《岳西县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编制了《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稳定就业若干政策》,构筑起完善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保障体系。
营造浓厚氛围。该县联合相关部门利用手机短信精准推送“就业政策短信”,联合各乡镇开设“乡村就业微课堂”,联合培训机构增设“就业创业政策课”,联合教育部门举办“毕业生就业第一课”。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两个覆盖”,营造出全社会参与就业、支持就业的浓厚氛围。累计发送就业信息2.5万条;开办乡镇就业微课堂50多场次,受益群众8200余人次。
兑现就业政策。该县利用大数据平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劳动者,组织相关企业召开政策解读会,编辑政策短信发送给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面对面指导补贴申报工作。从县直单位抽调65人组建“岳西县企业服务队”,为企业提供代办服务,确保各项就业政策及时兑现。
多举措帮助重点群体就业
多举措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该县充分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基地等载体作用,积极吸纳脱贫人口到各类公益性岗位就业。全县31家车间现已吸纳劳动者就业1331人,其中脱贫人口686人;3家省级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11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242人;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3419人;兑现就业奖补资金1143万元。
多渠道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该县积极落实就业援助对象认定政策,帮助131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发放社保补贴225万元。通过精准推送岗位,帮助968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84%;帮助28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帮扶就业率达99.5%。为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保险金254万元,救助金16万元,价格临时补贴10万元,为305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返还及稳岗补贴569万元,惠及8125人。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信息摸底,分人确定就业创业服务清单,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成功帮助764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该县多路径转移城乡劳动力外出就业。紧紧围绕“转移就业促提升”主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等平台实时发布信息,定期举办线下招聘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招聘平台,为劳动者提供7×24小时随身招聘服务。疫情期间,实施“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精心组织县内外劳务对接活动,设立泉州市岳西籍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多措并举帮助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为9600多名外出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帮扶服务。
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载体搭建带一程。该县鼓励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共享信息、劳务、物流等资源,将园区基地打造成创业者之家。目前,共入驻企业122家,为初创企业减免房租、水电和税费30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物流合用、产业配套、劳务调剂”的良好创业生态。推进青年创业者协会发展,组织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帮助协会发展成为集“企业服务、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开辟创业服务新模式,现入会创业者达到250多人。
创业贷款扶一程。该县通过简化流程、增加担保方式、提高贷款额度等举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额首次突破1亿元。同时,设立海源创业投资基金、中科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等三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联合邮储银行设立每年2亿元的创业扶持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低息贷款。目前,通过增加融资渠道,共发放各类扶持创业贷款1.8亿元,有效缓解了创业者融资难问题。
培训技能送一程。该县根据劳动者培训需求,精准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紧盯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全方位监督培训质量和效果;全面实施实名制信息系统管理,严格落实“补贴培训进系统、系统之外无补贴”工作要求。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了民宿服务、茶叶加工、母婴护理、电子设备装接、制鞋等10多个工种培训班,共有4900多人次接受免费技能培训,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