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县赵集乡创新“网格+三长”社会治理模式,干部与群众同心聚力、同频共振,乡村治理质效明显得到提升。通过“三长”制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初步解决了乡村治理难的问题瓶颈。
健全组织,构建治理体系。为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完善“党员+群众”自治服务体系,按照“方便管理、无缝覆盖、科学划分”原则,构建片长、组长、巷长形成“三长”制组织体系。按照1-2个自然村所辖范围为“一片”、以村民小组划分为“一组”、以邻近十户左右居民划分为“一巷”,组长、巷长由退休村两委人员、村民志愿者、热心公益村民人员担任,党员优先,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任命等方式产生。
实施“网格+三长自治”,强化监督管理。推行“网格+三长”制自治,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体化、常态化。村级发展规划、重大工程项目、一事一议项目等,在巷内听取群众意见;村务财务坚持每季度在组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矛盾纠纷、信访问题,通过巷长上门劝导、说事论理等,巷内环境整治、土地流转等公共事项,通过在巷内进行民主协商,群众参与度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全村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急剧减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投身到环境整治、庭院美化中,干部与群众同心聚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实施“网格+三长”法治,助推依法治理。组长、巷长既是政策法规宣传员、信息收集员,又是推动发展引领员,深入了解群众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片长当好指导员,参与平安创建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排查、人居环境监督,以及乡风文明督导员等;组长做到任务范围清、民情民意清、邻里关系清、重点群体清,并做到发现问题苗头及时上报,协助片长解决实际问题。巷长要做到家庭状况明、人员类别明、特需居民明、困难群众明、房屋安全明、隐患矛盾明,并积极协助做好平安建设宣传引导、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宣传起到以案释法的效果。
实施“网格+三长”德治,提旧俗树新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从居民个体、家庭群体、社会整体三个方面,弘扬新风尚,激发正能量,引导群众知荣辱、守道德、讲文明。以正面典型推动家风、民风、村风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群众身边鲜活的事例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新乡贤、“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创建评比活动。按照星级文明户考核实施方案,为每位村民发放积分兑换卡,由片长负责积分的评定和发放,通过积分在“爱心超市”内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每次评比中获得10星户,可以得到县农商行积分受信,积分越多受信额度越高,利率按积分档次确定,档次越高利率越低。
实施“网格+三长”服务,提升群众安全感。通过构建“网格+三长”制管理服务体系,与村民面对面,把工作地延伸到村里每个角落,筑牢公共安全,夯实平安基础,净化社会环境,实现网格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围绕提升群众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群防群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上到宣传方针政策,下到群众家里鸡毛蒜皮的事,形成了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再大的纠纷在他们“面对面”“亲情感化”说和下,都会化干戈为玉帛。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邻里之间更加和谐,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网格+三长”奖惩,落实激励措施。为增强组长、巷长的积极性,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服务管辖区域和村民户数,根据工作任务量和完成情况,经村两委研究,对组长绩效考核加分,相应增加工资待遇,对巷长发放一定的爱心积分,积分可以到村爱心超市进行兑换实物。对评选出来的优秀“三长”人员、星级文明户,给予“易贷卡-三长贷”,并优先给予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经营分红。为激励创先争优,每季度对片长、组长、巷长满意度测评,对优秀人员,表现突出的组长、巷长可纳入村后备干部管理、优先发展为党员。对于不担当和不作为、巷内连续两次落评比落后的,巷长及时进行调整。(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