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征途中,岳西农商银行在金融服务产品上、渠道上、机制上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做文章、立足特色抓创新、瞄准特色创品牌,全力支持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
围绕产业特色,推动乡村产业有序发展
岳西县地理条件优越,境内山清水秀,作为绿茶主产区,是中国十大名茶“岳西翠兰”的发源地,茶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第一支柱产业。岳西翠兰源生产地—岳西姚河乡居民彭德清,自2000年开始经营茶叶,承包近50亩荒山开始茶叶种植,因其过硬的品牌优势,茶叶每年销量稳步发展。今年年初,该行向其贷款20万元,帮助完成茶园扩大改造、茶厂设备更新,并带动当地近40户茶农发家致富。截至2021年9月底,该行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累计向辖内茶叶产业投放信贷2.19亿元,促进茶农增收。
近年来,该行在产业扶持上下足“绣花”功夫,结合“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种植、收购、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结合产前、产中、产后特点,分析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金融需求,上下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9月底,该行累计向当地特色产业的蚕桑、中药材、高山蔬菜、文旅企业投放信贷资金3.86亿元,为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助力,以实际行动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生态振兴基础
该行抓紧跟进“三资”业务合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累计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186个,其中基本账户134个、一般账户52个,并与该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开展“三资”平台业务合作。目前,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存款余额1.05亿元。岳西县主簿镇大歇村通过实施党建引领、“三变”改革、乡村旅游等创新工程,成为“安徽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岳西作家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该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经营现代农业、特色文旅业、康养民宿等,全村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2020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5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今年7月份,大歇村正在建设旅游综合中心,缺少流动资金用于综合中心房屋装修,为支持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村集体经济发展,该行推出乡村振兴“文旅贷”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模式,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过程的融资需求。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行主动策应国家号召,支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稳定的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振兴光伏贷”贷款产品,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9月底,累计向两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贷款330万元;累计向156户村级光伏公司发放光伏贷款0.92亿元。
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联丰制丝有限公司是岳西县内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主要经营蚕丝及制品制造和销售,是县内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的一家蚕丝生产企业。同时,蚕桑产业是岳西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7.5万亩,2019年产鲜茧3553吨,产值1.51亿元。自2009年始,生产规模连续10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带动全县1.67万养蚕农户走上栽桑养蚕致富之路。
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该公司蚕丝出口带来的暂时困难,该行未雨绸缪,主动对接,向该公司新增流动资金350万元用于春茧收购,确保了县内收购均价的稳定,惠及农户近千户,蚕农春茧“颗粒归仓”,将出口受阻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新时期,为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该行依托流动资金循环贷、创业富民微小贷等拳头产品,支持一批需求旺盛、发展快、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截至9月底,累计向23户农业龙头企业发放信贷资金1.13亿元、向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贷款0.1亿元、向69户家庭农场主发放贷款0.11亿元、向7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理事会成员发放贷款2.11亿元。(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韩燎原 刘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