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围绕“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打造“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纺织产业集聚基地。该基地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一期占地223亩,新建厂房24栋,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减税落地,生产添动力
疫情防控期间,郎溪县税务局编制《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一单清》手册,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郎溪远华纺织有限公司是郎溪县纺织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员工300余名。去年疫情发生后,企业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第一时间将筒纱加工生产线转产为印花加工生产线,并加紧实施技术改造等工作。今年,该公司已全线恢复生产,并新增一条生产线,今年以来销售额超6000万元,产值实现了翻番。
“今年上半年,县里总计为我们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00多万元,为我们全面复工、技术研发等提供了资金保障。”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方章生表示。远华纺织还可以享受高新技术所得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多重减税降费政策的叠加,让该公司不仅做到了“活下去”,并且能够“旺起来”,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周边纺织的发展。
以“信”换“贷”,融资不再难
郎溪县税务局还在当地税企直联服务平台上,积极为企业和银行搭起融资桥梁,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融资一直是我们小微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纳税信用当钱花,给我们提供了新路子。”在税企直联服务平台上,安徽万方织染有限公司向税务人员提起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工作人员立刻查询了该公司的纳税信用,并协助其在郎溪县新华村镇银行获得了500万元的贷款。
“银税互动”为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税务部门则通过“银税互动”拓展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对诚信纳税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形成多赢局面。
落实缓缴,资金“有活水”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税务部门一直以来的支持。”安徽康思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方丽芳说道。据方女士回忆,企业初创期,税务部门送来政策大礼包,同时还配备了税收咨询员及时解答相关问题,为企业快速起步提供帮助;企业成长期,涉税服务专家团队定期上门开展“一企一策”精准辅导,今年仅缓缴部分税款这一政策,就为企业减轻了30多万元资金压力。
如今,安徽康思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员工由初创时的11人增加到62人,厂房扩建至8447平方米。从个别产业到产业聚集,从单一生产到全面发展,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郎溪县特色。(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施超 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