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薄壳山核桃有四大收益:其一,果实就是碧根果,富含氨基酸是优质坚果;其二,果实也可榨油;其三,树成材后就是高档红木;其四,树也可以做绿化用。”提起种植薄壳山核桃树,今年31岁的冯斌如数家珍。近日,笔者在冯斌的种植基地,看到一行行薄壳山核桃树木一眼看不到边;树下,套种的小麦郁郁葱葱,也有10多公分高。
冯斌是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人,18岁那年,他走入军营,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部队的5年里生活锻炼了他的身体,也锤炼了他坚韧的意志。2013年退役,返回家乡后,他在父亲的道路工程公司工作。岗集镇,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脊背”,常年缺水易旱,庄稼收益微薄。大多数年轻村民都奔向大城市打工,而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导致土地抛荒更加严重。面对此情此景,冯斌涌起了返乡创业的激情。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自打出生就没有种过地的冯斌来说,在农村这片土地创业真是一脸茫然。一年来,他先后到云南、浙江、江苏和阜阳等地参观考察,最终确定了“薄壳山核桃(碧根果)”项目。2014年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桃山村正式创办安徽丰景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0余亩,开始了薄壳山核桃种植。7年来,冯斌一直和工人们摸爬滚打,下田间、入地头,全面了解碧根果的生长习性、病、虫害的预防、以及水肥的缺失情况,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学习现有技术。在他和工人们精心呵护下,第三年树就开始挂果,今年已经收获鲜果4万斤。“这个树越往后面产量越大,树龄可以超过100年。我们的鲜果在网上一斤能买到三四十元。”冯斌说。现在不少国内的碧根果加工企业也找到他洽谈。随着产量的逐步提升,效益也在逐年上升,潜力巨大。
在基地经营上,冯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既让乡亲们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还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每年年终,每亩土地村民能拿到630元的分红。
“我年龄大了,也干不动重活,帮他修修果树枝等活还是行的。这些力所能及的活,我一年能拿到5万元工资,这是以前想不到的。”今年69岁的冯家宝,不仅拿到田地分红,还能家门口上班拿工资。
“这种经营模式,让乡亲腰包鼓起来了,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的创业价值。”冯斌说。
考虑到薄壳山核桃生长周期长、收益慢、林下土地空置等因素,冯斌采用“林粮+林油+林蔬”的林下复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带来了短期收益。“种植小麦、油菜、玉米、高粱、大豆等大宗农作物,一年收入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但树越长越大,后面套种的效益就低了,我准备搞树下养殖,养殖鹅、鸭、羊等。”冯斌介绍。
农业是一个长周期的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冯斌的资金捉襟见肘。为人诚信、干事踏实的冯斌,获得银行的青睐。长丰农商银行在冯斌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发放数百万元贷款,帮他救了急。
今年10月28日举办的第二届合肥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冯斌凭借薄壳山核桃项目获得二等奖;随后,在第二届安徽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他获得优胜奖。
“下一步,我将成立深加工工厂,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采摘、娱乐、休闲、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司。”面对未来,冯斌信心满满。(石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