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岳西县田头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高腔排练室里,锣鼓琴声、高腔戏曲、黄梅小调伴随着大伙的欢声笑语,场面分外热闹。原来,是店前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织的民间艺术团队到田头乡来学习岳西高腔。
刚一下车,店前镇艺术团队就把自己准备的乐器,二胡、谱架、音响、话筒一一搬到田头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高腔排练室,与该乡高腔剧社演员共享地方戏曲文化的乐趣。
“我们组织民间艺术团来学习岳西高腔,就是想把这个国家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好,把岳西高腔文化吸引到店前来,这是我们团队筹备了很久的事。”店前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岳华说。
排练现场,田头高腔剧社表演了最拿手的高腔剧《大赐福》《八仙庆寿》,高亢激昂的唱腔,赢得店前镇艺术团和围观群众热烈的掌声。“唱得好,真好听!”“今天来田头乡听到原汁原味的高腔,独特的唱腔和清脆的锣鼓,非常有震撼力!”店前镇艺术团队的演员说道。
“这是我们剧社所有的剧本,大家可以带回去学习,我们剧社的同志可以把高腔的基本唱腔、锣鼓敲打的节拍、登台表演的动作和大家分享交流。”田头乡高腔剧社社长徐旺生说。
听完了高腔,店前镇文艺团队还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黄梅戏选段,在琴笛现场伴奏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该团队几位琴师年纪都不小了,目不转睛的盯着曲谱,动作和琴音节奏一致,画面感丝毫不输专业团队。刘岳华介绍说:“今天来的文艺团队,都是他们自己组织的,有两位老琴师都有70多岁了,团队所有的设备都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他们是热爱文艺的一群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此次店前镇与田头乡的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大家互相学习的浓厚氛围,不仅是乡村文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精彩过程,更是基层文化发展的魅力所在。(蒋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