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王雪松的目光聚焦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王雪松说,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王雪松为此建议,提升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培养传承创新并重的中医药人才。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坚持中医原创思维的基础上,注重多学科合作,融合创新。
发挥中医药院校主阵地作用,提升各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一是高位推动安徽中医药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二是统筹推进中医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学术团队四个层次人才项目,实施安徽中医药杰出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和青年人才支持计划,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三是优化构建中医药学科专业结构,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岗位设置。支持依托省针灸医院新院区建设省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中心,并争创国家中医药康复中心。四是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支持计划。
提升中医药院校地位,着力加强条件建设。强化提升中医药院校在国家和省域层面地位,积极推进省部局共建安徽中医药大学工作,支持省中医院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扎实做好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等建设工作,支持创建一批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
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培育未来名师名医新群体。将传统教育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把师承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探索创新名医工作室、中医药师承班等教育模式。中医药院校应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出台扶持举措,带动省域更多三级中医医疗机构成为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同时,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岗位特点的使用机制;优化招生方式,完善中医药人才生源体系;健全中医药教育保障和投入机制,推动中西医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