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蒙城县政协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抓手,搭建协商平台,激发委员活力,丰富履职实践,深化制度建设,着力完善协商民主实现机制,不断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
开展智库研究。立足“蒙城想着的人”和“想着蒙城的人”建立政协智库队伍,成立了社会管理、城市经济、乡村振兴、民生事业四个课题组,围绕我县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积极开展智库研究活动,打造政协建言资政“升级版”。几年来,智库立项研究课题67个,收集调研报告98篇,编报《议政前沿》6期,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破解薄弱问题。落实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解决政协机关人员薄弱、工作薄弱问题。县委统战部长兼任县政协党组副书记,政协办成为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政协机关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成立农业和农村委,优化学习文史委和教科委职能分工,选优配强专委会主任和兼职副主任、界别召集人。报请县委同意,扩大委员规模,增补38名党外委员,调整委员界别归属,解决了城乡委员分布不平衡、界别结构不合理等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问题,政协工作力量不断增强。
夯实制度根基。聚焦提质增效目标,相继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年”“制度建设年”“提质增效年”等活动。围绕党的建设、履职活动、委员服务管理,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先后出台了《政协全体会议规则》《政协委员履职规则》《政协界别活动组织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等18个规范性文件,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促进政协履职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
激发履职活力。通过履职培训班、界别委员轮流参加常委双月学习会、专题讲座、工作例会,实现政协委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委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委员服务管理,机关成立委员联络室,修订完善《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办法》,落实政协常委年度述职和委员作业机制,建立履职档案,加强履职考核,完善委员退出机制。每年按照10%的比例对履职优秀委员进行表彰,对后20名委员进行约谈,对履职考核不称职的4名委员予以劝退。委员队伍呈现出“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巨大转变,全县政协工作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
强化机关保障。每年围绕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梳理年度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限时销号,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强工会工作,开展委员读书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加强信息宣传,在《人民政协报》《安徽政协》《江淮时报》等报刊和网站发表新闻稿件1565篇。积极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推进平安机关建设和文明创建,成功创建“书香机关”和第八届、第九届“市级文明单位”。全面做好联系乡镇、招商引资等工作,政协机关年度效能考核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等次。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