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勤春来早。近日,在灵璧县娄庄镇葛店村的瓜果蔬菜基地内,一排排大棚整齐有序,棚内绿意盎然,村民们正在忙着栽种各种蔬菜。
走进戈叶文的番茄种植大棚,他正和工人一起给已开放2-3朵花的番茄点花。“点花是为了防止番茄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增加番茄产量。”戈叶文说。
戈叶文从事番茄种植已有20多年了,为了种出沙瓤可口的番茄,他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提前做足了“功课”——选良种、精管理、育好苗。“管理大棚番茄就像抚养小孩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温度控制、及时放风两个环节十分关键。我现在种植的是普罗旺斯番茄,是从荷兰引进的一种番茄品种,这种番茄的特点是产量高、外形好、质量优、口感好,很受欢迎。今年我种了20多亩,4月中旬就能上市,番茄亩产能达到2万斤,开市价格应该在2块多钱一斤,保守估算纯收入40多万元,番茄成熟后送往灵璧、宿州各大超市,也有蚌埠来地头拉货的,不愁销。番茄收过以后还可以再种植一茬青菜,青菜收后种一茬花菜,一年能种三茬。”谈到大棚种植,戈叶文滔滔不绝。他说大棚收入每年都在60万元上下,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富裕生活,还能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每户年增收上万元。
村民葛大姐一直在戈叶文家的大棚务工。“我们会在番茄种植、点花、摘果、青菜花菜管理等阶段到老戈家大棚内干活,按天发工资,一天70块钱,一年也能挣到1万多块钱。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增加了家庭收入。”葛大姐笑着说。
再来到张万成的甜瓜种植大棚,10多个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挖坑、点种、浇水、盖土。“我今年种植30亩甜瓜,5中下旬就能上市,咱们周边都认‘葛店甜瓜’,行情很好。”张万成边忙边介绍。
娄庄镇在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整合土地资源、安排技术人员田间跟踪指导等方式,大力发展“大棚经济”,采取“两大茬”或“一大茬、两小茬”的周年化生产模式,成效显著,“大棚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当前,像戈业文、张万成一样扎根本土专心发展大棚种植的能人大户越来越多,他们有眼光、懂技术、会管理,充分发挥了能人大户“领头雁”作用,带领周边群众发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