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激发银龄活力 校企共促健康养老
来源:江淮时报 2022-02-25 15:33:00 责编:何小龙 刘鹤

一、个人情怀与企业战略:赋予住宅养老新功能

在美丽的黄山北大门,有这样一个养老社区,业主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刚退休或退休不久,曾经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上工作过,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精神矍铄、充满活力。他们每天在社区里互帮互助,快乐地生活着、忙碌着。这个小区就是黄山互助公社。

是什么让他们决定在此处度过老年时光?他们在选择这里之前做过充分的调查、对比,用他们的话来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个人就是被大家称为公社社长的李俊平。

在筹建黄山互助公社之前,李社长具有丰富的政商经历,从事多年房地产工作,他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情怀。对于公社这个项目,李社长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根本上解决养老持续性问题;如何构建更完善的保障服务为社员提供便捷、舒适的晚年生活;如何发挥互助功能让公社成为传递温暖与爱的大家庭。现在,公社正朝着设计蓝图的方向稳步发展。每天,李社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有空就在公社的篮球场陪社员们打篮球;在食堂跟社员们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跟老红军社员一起回忆艰苦岁月……心怀梦想的李社长每天都是充实的、幸福的。

二、互助养老:汇聚养老自助互助力量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50%,而2021年末这两个数据分别增长为18.9%和14.2%。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规模大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老龄化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以满足公众对养老服务的期待和需求。

互助式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符合当前现实需求的创新性探索。黄山互助公社是国内互助式养老社区的先驱者,为我国互助式养老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以“健康老龄化”为主题,公社自成立起围绕老年生命周期,构建符合社员需求的互助式养老健康管理体系。

三、健康管理:保障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公社配备应急呼叫系统,连通社员、物业、卫生室医护人员和外部医疗资源。通过健康测评及监测,为社员的日常健康管理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专业、便捷的基础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社员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共建医联体,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解决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隐患。健康管理的硬配套、软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的闭环,极大地解决了社员健康顾虑,为公社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驾护航。

四、健康互助:激励社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黄山1

黄山互助公社高血压互助小组活动。


目前,黄山互助公社社员平均年龄为56.6岁,60-70岁人群居多,97.33%业主为非农户口,大学及以上的业主占56%。黄山互助公社的业主退休前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7.33%。社员具有较高的健康管理意识和丰富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部分社员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经历,具备健康管理专业指导能力。社员健康基本素养为公社开展健康互助提供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和条件。

公社依托健康互助平台,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对老年人力资源价值的充分认可与尊重。公社的健康互助种类很多,既有社员组成的健康互助小组,也有社员专家的健康宣教讲座;既有公社内的健康互助,也有社内社外健康资源的及时联动。内容涵盖慢病管理、保健康复、养生护理等。老年人力资源是特殊的群体,通过健康互助平台,将养老服务客体转变为养老服务主体,既满足了退休老人的社交需求,又使得公社社员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人才没有年龄界限,健康可以互助增强”,将互助当成健康源之一,通过力所能及的健康互助活动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促进老年群体身心更加健康。

五、校企合作:优化提升健康管理体系

黄山2

黄山互助公社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合作。


黄山互助公社为进一步深化健康互助养老的理论研究,优化健康管理体系,选择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课题合作,以应对互助养老健康管理的新问题,利用专家优势破解健康管理瓶颈。安徽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学科和实践优势,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讨、多方论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分别从内部管理层面和外部维护层面,以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为逻辑链,从理论上解析黄山公社互助式养老的健康促进优势,又针对健康管理体系的优化,提出构建以互助为核心,以健康预警监测为重点,以社区健康管理为基础,以外部医疗资源共享为依托的内外联动的互助式健康管理新模式,将黄山互助公社的养老实践探索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究。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黄山互助社的开创性探索,安徽中医药大学课题团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互助式养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探索了一条新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有益尝试和应有贡献。

(丰志培  李俊平  徐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