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明光市桥头镇立足实际,结合村情民情,不断探索乡风文明新模式,引导村民除陋习、树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赋能文明乡风。该镇以党员主动“亮身份”为切入点,建立9个村级红色党小组,人数达40余人。由村书记任组长,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为成员,深入扩展“枫桥经验”,做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办。党小组成员主动收集民意,解决家庭矛盾纠纷、调解邻里关系,让村级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做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破解乡村社会“散”的问题。2021年以来,各村党小组共计开展协商活动153次,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实现各村问题零上访。
创新机制,助推精神文明建设。该镇开拓思路,围绕“怎么做”“谁来做”“做什么”,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461”工作法,即充分发挥一个党支部带头,用好四会组织“四驾马车”,开展六大主题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先后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喜标准》,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建成文化大礼堂,有效破除陈规陋习,营造出节约、简便、文明的办事风尚,有效推动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以岗王村为例,该村群众婚宴平均费用由10万元降低到3万元,丧事大操大办、搭台摆席现象基本杜绝。
宣传加码,夯实文化阵地。该镇创新宣传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多个文化活动阵地,让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讲、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文艺活动等活动100余场次,服务人数超过2万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编制《文明家风》顺口溜、快板等进行传唱,在根本上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将道德教育和乡风相结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发扬文明新风。(李莹 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