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砀山县:建立传承基地 弘扬非遗文化
来源: 李艳龙 2022-03-11 15:47:13 责编: 何雪峰 方欢 喻寒松 夏朝阳

图片1

3月9日,砀山县“非遗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在砀城第一小学举行。

砀山县演艺公司演员们表演的砀山四平调《杨门女将》《花为媒》等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非遗戏曲,唱腔独特、韵味醇美,为师生们带来精美的“文化大餐”,感受戏曲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引来砀城一小学生的阵阵叫好声,把演出推向高潮。

图片2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立“砀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砀山县演艺公司建立砀山四平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1年12月,砀山县演艺有限公司因传承国家级非遗砀山四平调,被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据《辞海》介绍,地方剧种《四平调》发源于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是1931年在砀山花鼓的基础上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的腔调发展而成,取花鼓基本曲牌“四平八稳”之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戏曲剧种——四平调。2014年11月砀山四平调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遗。目前,砀山四平调共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

图片3

砀山县演艺有限公司前身为砀山县豫剧团,现有员工40余人,是砀山县唯一的国有文艺表演团体。依托砀山县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四平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每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梨花节、采梨节期间,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优势,通过社区、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及安徽省文化云等平台,宣传及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保护工作,为繁荣全县文化艺术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作出突出贡献。

图片4

砀山县演艺公司对非遗“砀山四平调”的历史背景、价值意义与保护成果全面梳理,建立传承基地,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对传承人进行档案登记、数字化存录,对其优秀成果举办展演、展览和展示,同时安排他们通过授课、带徒等方式培养接班人,使其技艺得到完好地传承。举办传承人培训班,让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授课,对于有兴趣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梨花节、采梨节期间,继续搞好品牌活动,组织传承人参加省内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组织开展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建设所需的传承基地及场所,购买相关乐器及音响设备,加大对于项目所需的传承宣传费用的资金投入。

通过展演展示推广活动,年轻传承人得以锻炼成长,使其健康有序活态传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加深广大人民群众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传承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摸清底数,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图片5

砀山县演艺公司组织“砀山四平调”等戏曲参加各项比赛,取得较好成绩。2019年参加安徽省宣传部文化厅举办的稀有声腔展演,戏曲班表演队《探谷》受到专家好评,2019年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非遗传统戏剧成果汇报演出,排练大型红色革命题材,参加安徽省乡村春晚演出;2020年上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级非遗四平调小戏《盗仙草》《火凤凰》参加21届“安徽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荣获安徽省少儿戏曲“小梅花银花”称号,排练《戏韵》参加安徽省乡村春晚。(李艳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