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皖全国政协委员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江淮时报 2022-03-14 16:12:17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 谋可行之举

“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国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全国两会期间,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多角度建言献策。

“报告中提到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是空前突出的,尤其在减税降费方面,对稳定经济大盘、提振市场信心、显著改善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环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刘明平委员说,作为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今后将更加关注民营企业诉求,及时宣介政策,引导企业正视困难,深耕主业,坚定发展信心。为激励更多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他建议要注重发掘行业内创新标杆企业,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支持,发挥好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22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彰显中央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胡剑江委员建议,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提前谋划,扎实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将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履职担当尽责。”

近年来,我国把推进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立项机制和“赛马制度”的管理方式,大大改变了国家的科技生态环境。郑永飞委员建议,今后在实行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科技需求侧改革,结合企业自身技术需求对企业技术工艺实行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引进、使用先进技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企业生产率。“在科技创新方面,报告提出了顶层设计,关键在于落实。”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存在着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吴春梅委员说,症结在于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教育链和产业链存在不匹配情况。她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鼓励引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立足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税收、土地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企业主动和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注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使生态环境保护有长久不息的动力。”汪利民委员说,要客观认识生态产品的本质属性,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相关政策的落实;要加快自然资源确权,厘清生产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多重法律关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清晰的产权基础;要引导和扶持生态优势特色产业,提升生产品的供给能力,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然是2022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夏涛委员说,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依法管理体制,压实各方责任;要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明晰中央和地方投资权责,确保逐步达到每亩3000元标准,调动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马露委员说,要加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中央财政对产粮大省、产粮大市、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让中国人的“米袋子”更满、“菜篮子”更充实。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