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热,近一段时间到凌家滩来游玩的客流量增加。
穿透五千多年的历史尘埃,凌家滩先民的哲学思想与冬奥奖牌设计者的思路相互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2021年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奖牌背面图案设计融入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双连璧元素。
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列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是距今约5800年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1987年至今,历经13次发掘,总发掘面积6280平方米,3000多件出土文物,包含大量玉器、石器、 陶器等文物。玉人、玉版、玉龟、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绝伦、工艺精湛的玉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曙光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考古界泰斗张忠培老先生评价凌家滩文化为“中国仅此一家,世界别无分店”。
自1987年首次发掘以来,凌家滩遗址一直受到多方重视保护。2001年6月,凌家滩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先后被纳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大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2016年,安徽省出台首个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
讲好“凌家滩故事”,努力打造遗址公园创建的“安徽样本”。自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以来,凌家滩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陆续建设凌家滩研学旅行基地、文创街区等项目,举行研学教育活动、遗产日活动、专题讲座等。近年来,含山县围绕凌家滩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为主题,建设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虎年春节期间,因北京冬奥会奖牌“握手”凌家滩文化,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又掀起了一阵“考古研学游”热潮。凌家滩遗址管理处副主任、含山县博物馆馆长孙良凤认为,这次凌家滩元素融入冬奥奖牌,不仅是凌家滩的骄傲,更是凌家滩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次良机,“随着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凌家滩文化一定能传播到五湖四海。”
(文:实习生 陈妍
图片来源:中共含山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