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基础设施、污染治理、林旅融合、林权改革为动力,积极助推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林区面貌蝶变。该县明中都皇故城完成绿化1200亩,入选全省唯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凤凰山、九华山、武英、文华等10处公园,新增绿地73万平方米。淮干工程圆满收官,淮河干流花园湖进洪闸湿地公园规划通过评审,“一塔一阁”建成并成为网红“打卡地”。创成12个省级森林城镇、69个省级森林村庄、森林长廊640公里,完成5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1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认定、13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70个自然村改造提升。投资5062万元完成国有林场农村公路扩面延伸硬化52公里,投资30715万元新扩建凤阳山旅游区旅游沥青路面28.8公里,投资200万元新建曹店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推进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优良。该县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52件。铁腕拆除320家生产经营不规范石英砂加工企业,关闭“散乱污”企业568家。强力攻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拆除361家违规占地养殖场。投入2.4亿元,分五期为濠河“通肠洗胃”,疏浚河道46公里。开展“两湖”整治,退网还湖6.3万亩。投入2.5亿元,先后实施20个废弃矿坑治理项目。城区PM2.5年均浓度与2016年相比下降21%,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5.3%。
林旅高度融合,旅游产业升级。该县分别举办小岗村“岗上花开”万人赏花游、“十里桃花总铺行,五色林果促振兴”“东陵赏桃花,旅游促振兴”等桃花旅游节,以及大王府农博园、九天生态科技园等森林康养体验。改造提升卸店村民宿、狼巷迷谷、十里画廊、凤阳山游客中心,倾力打造66公里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安徽自驾游大会”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道连接狼巷迷谷、韭山洞等旅游景点,形成南部山区“O”型旅游线路。韭山洞、明皇陵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30.5%。
林改深入推进,林业焕发活力。该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集体林地确权发证1379本,面积22.34万亩,确权率98.84%。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林地面积5.54万亩,流转率24.8%。建成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凤凰山公园。省林长制简报专刊《凤阳县关于探索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供各地各部门借鉴。在滁州市首印《凤阳县林地经营权证流转登记管理办法》,颁发第一本《林地经营权证》。建成县镇村三级林长示范林基地。改革后国有林场成立三级园林绿化公司,实施14项绿化项目工程,财政投资3723.4万元,并引入社会工商资本1000万元开展合作造林674.3亩,盘活国有林地“沉睡”资产,有效化解多年矛盾纠纷,形成“干部干事、职工干活”良好氛围。
据悉,凤阳县荣获“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森林城市”称号,小岗村、东陵村等四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殷涧镇、小溪河镇获评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全县林地面积6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湿地保护率55.64%,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双增长,森林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