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灵璧县向阳镇汤圩村汤雷种植专业合作社,2辆装满茄子的货车陆续发车、直奔上海。虽然室外春寒料峭,温室大棚内却春意盎然,放眼望去,只见1米多高的架子上,绿油油的藤蔓已经挂满了紫莹莹的茄子。种植大户汤雷种植的茄子迎来采摘旺盛期,20多名工人早早地就来到大棚里,开始了一天紧张有序地劳作,采摘的采摘、分拣的分拣、搬运的搬运……忙得不亦乐乎。
“这2棚茄子是去年10月开始种的,现在开始采摘,一直能采摘到6月中旬,今天蔬菜价格行情好,茄子批发价维持在三四块左右,南京、杭州、上海的电话催单供不应求,一年下来茄子纯收入20万不成问题!”说起收入,汤雷和妻子难掩喜悦。
据汤圩村村委委员张车平介绍,汤雷从年轻开始就钻研学习养殖、种植技术,曾经做过鸡鸭孵化、生猪养殖,也干过农村大厨,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传统养殖业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于是汤雷改行做起了蔬菜种植。这些年,他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通过手机、书籍不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掌握了栽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实用技术。
致富靠政策,更要靠自己的努力,汤雷介绍说,他在种植大棚前搞过养殖、做过大厨,挣不了多少钱。2017年在县北跟着种植大户学种大棚,多次到寿光、徐州等地学习考察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他自己对种植也比较感兴趣,加上这些年的执着坚守,功夫不负有心人,效益一年更比一年好。
“春节过后,从大年初五就来在棚里干活了,基本上天天有活,每天70多元的收入还算可以。骑电车10分钟就到了,还不影响照顾家庭。”家住苏圩村的胡素英每天来回穿梭在大棚和家之间。和胡素英一样在棚里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妇女还有20多人,他们都是本地人,平时还要接送小孩上学、拾掇家务、照顾老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村级致富带头人的汤雷,2021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因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具备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被推选为汤圩村党总支委员。一人富不算富,目前,汤雷正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发展政策及项目,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头培训更多种植能手,帮助更多村民从事蔬菜种植,让全村群众从蔬菜种植中获得最大收益,让大棚“茄子”逐渐成为地方产业兴旺的特色品牌。(黄双林)